彭杏珠 / 台北市
預計2025年5月17日,台灣現有三座核電廠的六部機組,將全數停止運轉。從此,台灣就正式成為非核家園,民眾再也不必擔心發生核災事故。這是多麼美好的願景。
但就在倒數迎接「非核家園」來臨的此刻,卻傳出「核電廠的冷卻池瀕臨爆滿」的消息。
這是什麼意思?背後會衍生什麼風險?
要實踐非核,核電廠停止運轉是最簡單的第一步,接下來的除役才是重頭戲。除役,必須先移出冷卻池及反應器爐心內的用過核燃料(高階核廢料),並進行廠內高、低階核廢料的後續處置。
若無法妥善處理這些核廢料,台灣的非核家園將注定只完成一半。
據台電估算,三座核電廠運轉40年及將來除役所衍生的核廢料,還有蘭嶼貯存場,醫、農、工、學、研等單位的低階核廢料,約有73萬9325桶。另外,還有對人體極其危險的用過核燃料2萬2849束(頁166表1)。
這些高、低階核廢料都必須貯存於嚴密的防護設施中,經長時間的放射性衰變,才能達到相對安全程度,否則非核家園反而可能是惡夢的開啟。
冷卻池瀕臨爆滿 核廢料處置仍無解
沒想到惡夢很可能提前到來。不必等核電廠如期除役,現在的高階核廢料已無處可放了。
因為核電廠每運轉18個月,就必須從爐心退出約1/3的用過核燃料,甫退出的核燃料具高輻射性,溫度達數百度,要先貯存於冷卻池,待其放射性及溫度衰減後,再行處理。
但是1970年代時期,國際間都傾向將用過核燃料「再處理」(從中將鈽與鈾分離,回收再利用),因此各電廠都不會設置足以容納40年運轉所需核燃料的冷卻池。
「棒」滿為患 核一、核二被迫提前除役
隨著國際間反對「再處理」聲浪升高,為解決用過核燃料無處可放的困境,各國開始在核電廠內雙管齊下安置核廢料,一是「冷卻池格架密實化」,讓冷卻池能放更多用過核燃料,再來是在廠區設置「高階核廢料乾式貯存設施」。
台灣的核一廠1、2號機,也因此在1987年及2000年兩次擴充冷卻池的容量,將原先只能擺放1410束、1620核燃料棒的數量,各自增至3083束;核二廠1、2號機,也在1992年、2005年兩次擴充,各自從2520束加大到4398束(頁169表2)。
核電廠的冷卻池,就像空間有限的停車場,為多擠幾部車,必須縮小停車格的間距。「擴充兩次後,基於安全理由,真的沒辦法再擠一擠、挪一挪了,」一位工程師說,用過核燃料卸不下,便無法補新的進去,就不能繼續發電。
現在,不僅冷卻池擠不出空間,「乾貯設施」的第二條路也滯礙難行。
核二、核一廠雖於1992年、1994年,規劃高階核廢料的乾貯設施,核一的工程也在延宕22年後,於2015年底完成,但是因為新北市有疑慮,不核發水保完工證明,至今無法進行熱測試及啟用。至於核二廠的乾貯設施,也因新北市未核准「逕流廢水汙染削減計畫」審查,廠商至今都無法進駐施工。
三座核電廠,除核三的冷卻池尚足以容納40年所需,核一、核二已面臨「棒」滿為患的臨界點。
預計今年11月30日,核二1號機的用過核燃料已無法卸除,將停止運轉,接著2號機也會提前於明年6月30日停機,核一1、2號機的冷卻池,預計分別在明年10月24日、7月27日客滿(頁169表3)。
儘管台電又重提將用過核燃料運至海外再處理,但結果也是「此路不通」。這也意味著核一、核二不用等到預定停止運轉,鐵定提前除役。
找「家」問題重重 遑論最終處置場
眼見除役的第一步,幫高階核廢料找暫時的「家」都困難重重,更遑論未來的最終處置場。
令人擔憂的是,近74萬桶的低階核廢料及2萬多束的用過核燃料,多位於人口密集區。只要高階核廢料乾貯無法啟用,除役就是玩假的,核廢料就會一直擺在你家後院。
原能會前主委歐陽敏盛表示,必須幫核廢(棺材)找到墓地,不然就只能放在家裡(冷卻池跟反應爐),「三座核電廠就會變成永久核廢墓地,我們永遠要跟核廢住一起,危險就真的來了。」
目前台電已束手無策。「中央必須當壞人,運用公權力,也要對犧牲的地區民眾,給予合理補償,」清大核工所教授許榮鈞建議。
骨牌效應一波波 勢必缺電、漲電價
核廢料找不到「家」,不僅凸顯後續的處置問題,還會引發一連串骨牌效應。預估倒下的第一張牌,就是缺電危機。
這幾年台灣沒限電,不代表電力充裕。電力系統棘手之處在於供需必須即時平衡,無法像水庫,可在雨季多存水,以備不時之需。台電每天都要預估明天的用電量,再根據用電需求,隨時調度機組。
而觀察電力是否充裕的指標正是備轉容量,亦即當天所能使用的機組發電量,扣除實際需求後的剩餘電力。
例如宅配公司評估要95台車才能應付需求,卻必須添購100台車,以確保車子出狀況時,還有車輛可調度(備用容量是五台)。假設某一天有三台車送修,有97台可調度(備轉容量就剩兩台),若又有三台車的訂單進來,就無法負荷。
發電機組也一樣,一旦備轉容量無法應付突增的用電量或意外,就會缺電。根據過去的經驗值,備用容量率低於7.4%,都曾經出現缺電。
尤其,每當夏季來臨時,台電的中央調度室就像座戰場。以2015年的7月2日為例,備用容量率降到歷史新低1.9%,只要出現一點小差錯,即會因缺電而被迫限電。
未來十年電力少1/4 提前停役雪上加霜
台電專業總工程師林德福說,全年發電量4100萬瓩,未來三年有新機組會上來,同時也有許多老舊機組退役,預計十年內有近1/4電力不見,將面臨嚴峻考驗。
如果核一、核二因乾貯設施無法啟用提前停機,缺電危機將更嚴重。以去年7月2日的備轉容量率1.9%為例,相當50萬、60萬瓩的發電量,核二廠兩部機組發電量為200萬瓩,換算成備轉容量率約6%,換句話說,只要核二任何一部機組無法運轉,再遇上用電高峰,很容易出現停電、限電。
今年的4月20日,立委徐國勇質詢:核一、二核廢料沒地方放,如果停機,會不會缺電?當時的經濟部長鄧振中回答,今年應該不會。立委再追問,為何明年或後年就有問題?
接受備詢的台電董事長黃重球馬上補充,乾貯設施如果不能解決,核電廠將提前除役,所以「明年停電風險會很高很高,高到很可能限電」。
由於停電問題茲事體大,經濟部長李世光未就任前,5月5日拜會工商團體時,趕緊掛保證今年台灣不跳電,今明兩年都不會缺電。
聽到新部長的承諾,不少台電工程師私底下眉頭深鎖。過去他們想盡辦法不跳電,「也正因為都沒有出現限電,讓反核團體批評台電只會以缺電、限電來嚇唬民眾,」一位工程師無奈地說。
但今年11月30日,核二1號機停機停定了,核二廠2號機明年6月30日也確定會停機。想達到供電無虞,是非常艱鉅的任務。
再生能源緩不濟急 政府如何擋住壓力?
尤其從現在到2025年的非核家園時間,僅剩不到九年。期間不但要找到替代三座核電廠514萬瓩(約400億度電)的電力來源,還要因應老舊火力電廠的退休潮,雖然新政府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也要組離岸風電國家隊,問題是,來得及嗎?
就算來得及,也會增加發電成本。原能會主委謝曉星於就任前的4月30日,主動向媒體提起非核家園已是全民共識,「民眾要有缺電心理準備,未來如遇漲電費,要甘之如飴,非核家園目標長遠,如不能承受缺電、漲電費兩問題,很難達成。」
非核家園所牽引的問題步步進逼,520就任的新政府能否同時解決核廢料處置與缺電危機,是大考驗。更要面臨環團要求兌現選舉承諾的壓力。
民進黨1986年9月創黨時,將「反對新設核能發電機組,積極開發替代能源,限期關閉現有核電廠」列入黨綱,讓反核跟台獨,並列為民進黨兩大神主牌。過去數十年來,反核議題提供了民進黨源源不絕的攻擊柴火,累積不少支持者。今年再次執政,也讓反核人士樂觀看待非核家園的實踐。
耐人尋味的是,在今年3月12日「反核廢」大遊行當天,當時準政務委員張景森在臉書PO文:「接下來的核廢料處理,將是很難解的問題。核廢最終放在哪裡,誠實一點的人都知道,過去幾十年來找不到,在可見的將來也很難找到。既然一時間無法找到最終處理場,就應先務實解決現在的問題,不要再騙來騙去。
擺在眼前的迫切問題是:核一、核二已屆爆滿的濕式貯存方式十分危險,必須立即興建安全的乾式貯存。這件事受到當地民眾反對,但乾貯若未及時完成,到時候發生危險,受害的還是當地民眾。這種狀況大家都知道,但政客們卻一起裝蒜起鬨,結果只是拖延時間,等待悲劇而已。對,我說的包括你,朱立倫先生。」他的發言雖非民進黨官方版本,卻被外界解讀是新政府拋出的風向球。
這種與台電「啟用核一乾貯」脈絡一致的言論傳出後,隨即在反核陣營掀起風浪。
停役不是關機就好 棘手問題環環相扣
一直認為戶外乾貯不夠安全的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失望地說,民進黨玩「一邊安撫、一邊出手」兩面手法,非核家園的「非」,已變成是非的「非」。他進一步說,反核團體的訴求是高階核廢料乾貯要更安全,以及要擺放多久?「假設蔡英文不解決,我們會用開挖土機等方式抗爭,這是國安事件,反核是不管顏色、政黨的。」
不僅北海岸反核團體有意見,連蘭嶼反核人士也將新政府「留校察看」。蘭嶼東清長老教會牧師張海嶼雖對民進黨執政樂觀,但當出現民進黨挺美豬開放的新聞後,他非常擔心,遲遲沒有對「核廢料」表態的蔡總統是否會履行「遷出蘭嶼核廢料」的承諾?
非核家園所牽動的問題環環相扣,冷卻池客滿只是引爆點,衍生的高低階核廢料處置問題,核一、核二被迫提前停機,拉高缺電、限電風險、電費上漲,甚至無法除役,都可能導致非核家園變成只完成一半,是玩假的。
這些無法迴避的問題,新政府、甚至全民是否已做好準備了?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6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goo.gl/tFhyw】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