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毓 / 台北市
4月16 日,《遠見》記者來到花蓮慈濟精舍。這一陣子,全球慈濟人無不興奮,迎接慈濟成立50週年的歷史性一刻。天下文化出版社也出版了《行願半世紀》與《隨師行腳》兩本50週年專書。
這一天,年近80歲的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感覺比往常幽默親切。
談到年輕時她逃家二次、1990年代堅持救災大陸,曾引起正反論戰等,她會調侃自己「我一直是爭議人物」。
慈濟救災已達全球90幾國,一直以來,證嚴法師卻堅持不出國,「因為台灣是我的禁足之地。」說她年輕時候逃家,是叛逆,她則說,「我沒有叛逆,是人各有志。」
整個專訪過程,讓人一窺證嚴法師的另外一面。
談到今天的慈濟,因緣開端得從證嚴法師的父親談起。
證嚴法師原是千金小姐,家在台中豐原、清水一帶擁有七間戲院。有天,父親在戲院突感不適,家庭醫師來打針、降血壓後,便躺下休息。證嚴法師心想,帶父親回家休養比較好,不料一腳才跨上三輪車,父親就昏了過去。醫師急忙再趕到家裡,搖搖頭說,「我先前忘了交代,不可移動病人。」
心焦的女兒徹夜照顧,隔天,父親的脈搏仍在她手上停止。長輩找人觀落陰,宣告「他不該這麼早死,現在枉死城。」
23歲的證嚴法師後悔、內疚,一直要尋找生命的道理,直到有人帶她認識佛法,明白因果業報後,她愈來愈嚮往修佛。第一次,蹺家到台北被找回,第二次繞過高雄來到花東,才落了腳。
離開家鄉,另一原因是她不認同當時出家人得隨傳隨到、替人助念的風氣,「明明佛法不是這樣講,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
29歲那年,她受三位修女啟發,成立慈濟功德會,踏上救濟慈善之路,蓋醫院、辦學校、做人文、救災,更像西方的宗教。
告誡弟子 做有志氣出家人
50年前,證嚴法師就很有創意的做慈善。她要信眾每天出門買菜前,存五毛錢救貧戶,天天存善念,建立一個「菩薩網」。
不只不誦經消災,證嚴法師還堅持養活自己。跟隨證嚴法師30年的如師父形容證嚴法師「看到有困難的都想救」,卻又告誡弟子要做「有志氣的出家人」,堅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門下比丘尼得摘野菜、種地瓜,還要縫嬰兒鞋等家庭代工接濟貧戶,但卻賠上證嚴法師的健康。
跟隨證嚴法師50年的釋法師德慈說,因為營養不良,有先天心臟病的證嚴法師,肺和腎也出毛病;每次發作,弟子們見她攥緊拳頭倒在床上,卻沒錢請醫師,只能躲起來哭。
如今,靜思精舍餐飲仍相當輕簡。證嚴法師食量小,早餐一小碗粥、一匙醃蘿蔔、幾顆花生,五分鐘解決;吃完用溫水漱一次碗,把水喝掉,一滴油都不浪費。她一放下碗,眾人隨即站起合十,警醒程度彷彿當兵。
說到、做到 言行一致
4月15日半夜,日本熊本大震,那天一早,她抽考般問眾人,「你們知道昨天半夜的大地震嗎?」眾人面面相覷,「你們慢吃,我去看新聞了。」言猶在耳,她已邁大步離去。
半小時後,她準時出現在大愛台的直播節目上,向全球信眾說明日本震災最新消息。
「她說到、做到,言行一致。」釋德如法師說。
這句話,說出慈濟人心聲,也是外界共同的好奇。即使大企業大老闆,也不見得能隨時動員海內外上萬人共同投入一件事。
尤其在921地震後,兩年內慈濟重建51所中小學,打破公益組織效率差的印象。一時間,證嚴法師的聲望到達巔峰,海內外信眾急速增加,許多台灣政府到不了、台灣人沒聽過的地方,都見得到慈濟人。
4月16日的晨講主題是非洲。人口600多萬的西非小國獅子山,今年3月前,還是伊波拉病毒肆虐最嚴重的疫區;疫情稍緩後,美國慈濟進入發放衣鞋糧食;鏡頭轉到莫三比克,一位誤觸地雷失去雙掌的婦女熟練地洗鍋、曬衣,驚奇的嘖嘖聲在聽眾間此起彼落。
「非洲那一粒粒『黑珍珠』,都在閃閃發光,」證嚴法師說道,「只要有心,沒有做不到的。」
日復一日 信眾聚精舍解惑
目前慈濟信眾散布全球40多國,救災地區更高達90國以上,證嚴法師人在花蓮,就能知天下。每一天早上8點到晚上6點,都有全球各地、各行各業信眾來到中央山脈邊的靜思精舍,或徵求同意、尋求解惑、報告進度、表達感謝,連「如何教小孩」的家務事,都想當面得到證嚴法師解答。
這天,一位企業董娘想要替慈濟做紀念簽名本,帶樣本給證嚴法師。
她盤坐椅上,撫摸內頁,「紙這麼厚?」抬起頭看了貴婦一眼,「浪費。」跪在一旁的貴婦臉漲紅,室內一靜,只聽見紀錄的比丘尼刷刷把字打得飛快。
「已經做了,就做下去吧?」貴婦囁嚅著。
「你先斬後奏,」證嚴法師蹙眉,「我不能假裝同意,也不能不准你做。」
一位比丘尼連忙打圓場扶起貴婦,「啊,手好冰。」
「是嗎?過來,」證嚴法師牽起董娘,在她的手背輕拍了兩下,「不聽話的弟子。」氣氛頓時緩和下來。
1966年慈濟功德會成立時,台灣只有800萬人,但隨著網路崛起,民意高張,慈濟有時也會遭受批評。兩年前,從頂新油品引爆的「消慈事件」,至今餘波盪漾。
慈濟20多年來已建立出全球第八大骨髓資料庫,幫助了許多人。但3月底,一位病患與資料庫中一位年輕人配對成功,對方父母卻對慈濟有疑慮,中途反悔;但受髓者已啟動「殲滅療法」,72小時內若找不到捐髓者,極可能死亡。
此時,全省慈濟志工十萬火急動員,及時找到新捐髓者,半夜11點去按對方的門鈴,還好對方欣然同意,最後有驚無險,但負責的花蓮慈濟醫院醫務祕書、醫師李毅一回想到這件事,仍泣不成聲。
證嚴法師如何一路走來50年,以下是專訪精華:
《遠見雜誌》問(以下簡稱問):慈濟50年了,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有沒有想過,會有今天的規模?
證嚴法師答(以下簡稱答):這句話好像是你們的通用語言。每個人都問我這句話。
問:所以你有標準答案嗎?
答:沒有。都不知下一刻的事情。到現在,你如果問我下一刻會怎樣,我也不知道。所以,能夠這樣走過來,除了感恩,其他很難表達。
50年前,我遇到三位修女、發生「一灘血」故事,又遇到師父要調我回嘉義,但這裡的信眾不讓我走,我就提出條件,要他們每天存五毛錢進竹筒來行善,就這樣點點滴滴因緣匯合。
當時我很堅持,要她們在每天提菜籃前,把錢放進竹筒。他們問,「師父,我一個月交15塊,可以嗎?」(模擬雙方對話)「不可以。不只是每天,我還規定,要在一早出門買菜前,把這五毛錢放下去。」「為什麼要這麼麻煩?」「日行一善,啟動念的時候,就是要一大早。」
當這些太太到了菜市場,就會對菜販說,「你今天少給我幾枝菜。」「為什麼?」「要省五角。」「省五角要做什麼?」「我師父說要救人。」「五角怎麼救人?」(也是慈濟功德會的開始),對方聽了覺得有道裡,就會告訴別人。
出家 是想把佛法實踐人間
我為什麼(從台中豐原)跑這麼遠(花蓮)出家?因為在豐原時,有很多人要出家人幫忙誦經、消災,一叫就要去。我不喜歡這樣的出家生活,出家很好,佛法很好,但那種生活我不喜歡,我想,「明明佛法不是這樣,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我就是想,我不要、我不要、就是我不要!但是我想出家,我想修行,我想把佛法在人間實踐。
問:所以你年輕的時候,也很叛逆呢?
答:不是叛逆,是人各有志。
問:你很感恩半世紀前慈濟緣起的過程,那麼近20年來,比較感恩的事是什麼?
答:四大志業完成了,接下來是國際救災。
1991年慈濟第一個海外救災,對象是飽受風災所苦的孟加拉。但慈濟募得愛心後,把錢與物資交給某個單位送過去,最後卻沒送去,就浪費掉了。這才決定,國際救災應應該要重點、要直接。
當年度又發生大陸華東水災,到1996年又有大陸華中大水患,慈濟都進去救災,還蓋慈濟村,但中國飛彈試射,兩岸問題,會內跟會外反對的力量都很大。
儘管被罵、被恐嚇,當時我出門還要受管制,我還是堅持。有一位信徒安慰我,慈濟投進去的是和平子彈,可以讓仇恨解除。
你說我叛逆,我就是這樣,事情沒有達到,勢不甘休。(註:當時很多慈濟委員也反對救災大陸,據說當時證嚴法師說,就算慈濟解散,她也要做。)
那時我很堅持。那年冬天很冷,我故意不穿衛生衣。人家問,師父怎麼不穿保暖點?我就說,要等到災民有冬衣穿,我才要穿。
面對雜音 「解散也要做」
問:50年來,儘管慈濟行善,但也常常面對社會不同聲音,怎樣面對?
答:剛剛不是回答了嗎?就算解散,我也要做。
問:那怎麼面對近幾年來網路上的負面評論?
答:不理它啊。我不看網路,每天最重要的是看早上6點半的大愛國際新聞。所以早飯都吃很快,趕快要看新聞。7點就要開志工早會。我的時間天天是這樣(只見志工與訪客)。
其實,慈濟人在台灣做了很多事情,落實社區,無處不在,無事不做。
不久前新北市一場火災,四個人往生。事後要去清理火場,沒人要去,里長就說找慈濟。
像去年八仙塵爆,有499個孩子受傷,慈濟動員一萬多人,到54家醫院去撫慰家屬。
一開始人家還不願意慈濟人進去,志工得先回家換一般服裝,贏得家屬信任後,再把慈濟制服穿回來。
當時醫院很亂,家屬又疲於照顧病患,不少病患的日用、醫療用品採買都由慈濟人包下。有的慈濟人告訴醫院裡面的藥局,只要是病人來,先讓他們拿走,我們再來結帳;還有人用三噸小貨車把用品送來,要護理站直接拿去用。
其中,有個受傷的孩子,家住南投,家裡有座葡萄園。父母親匆匆趕到醫院,告訴志工,「葡萄這兩天要是沒收,今年就完了。」
志工立刻聯繫在南投種葡萄的慈濟人,找到這家葡萄園位置;透過視訊通話,承諾替這位憂心的父親收葡萄、賣葡萄,要他放心。
第一批採收1400箱,全部由慈濟人認購,送給54家醫院醫護人員,感謝他們辛苦照顧病患;第二批,再度全由慈濟人認購,送給救災辛苦的警局和消防人員。
慈濟人掏腰包、出力量,被罵不生氣,我能不感恩嗎?
問:慈濟國際救災已經散布全球90幾國,你為什麼都不出國?是身體不好嗎?
答:我是用身體不好的理由來擋。台灣是我的「禁足」之地,我當年就告訴30個捐每天五毛錢的菩薩,你們幫我行善,我就永遠不離開。當初沒有簽契約,但我一輩子信守承諾。
包括台美斷交前,一位法師寫信給我,要幫我離開台灣,都幫我辦好移民美國的手續了。
她寫了好幾個理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說我未來可能是「黑五類,因為我有群眾。」
但我離開,弟子怎麼辦?會員怎麼辦?我守諾言,留在台灣。
問:出國考察一下,有什麼關係呢?
答:他們都會回來讓我考察啊。回來都會分享在哪裡、怎麼做。很多國家,大家輪流回來,我就忙不完。
問:你真的都不會想到國外看一看?
答:心不動。不離開,就是不離開。
我連離島都沒有去過。就只在台灣。
以戒為制度 以愛為管理
問:你若不算叛逆,這樣也算很拗?
答:我很溫順的,從來不會罵人。對不對?(問在場弟子)你們被我罵過嗎?發生什麼事,我都說,「過去,既往不咎,加強將來。」(拖長尾音)。
問:如果大家沒做好事情,你怎麼要求?
答:其實我也不會領導。就是,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
問:慈濟40年時就完成四大志業。有打算做第五大志業嗎?
答:我年年都在祈禱,人心淨化,社會祥和,祈求天下無災難,這也是我一生的希望。
問:遇到困難時,靠什麼信念堅持下去?
答:佛法就是我最好的信念。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我們心靈很富有。對的事,做就對了,這是慈濟的口頭禪。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5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goo.gl/tFhyw】
新聞來源:遠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