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稿 / 桃園市
青山鬱鬱,碧水環繞,石門水庫位在桃園市大溪、龍潭、復興、和新竹縣關西之間的石門峽谷,肩負北台灣工業民生用水的重責大任,但曾幾何時,每逢大旱、汛期和颱風,供水卻頻頻告急,因為石門水庫淤積嚴重,政府耗資250億正啟動為水庫續命的「防淤大作戰」!
除了颱風報到,石門水庫的抽泥船幾乎全年無休。實地追蹤防淤續命工程,採訪小組也首度登船,帶您直擊!統計數據顯示,石門水庫底部、有高達1億噸的淤砂,占水庫容量1/3,若以一輛砂石車載運20噸計算,一億噸淤砂至少需要5000萬車次載運,不僅時間經費是龐大負擔,運送過程引發空污和噪音等公害,更遑論這些廢棄泥砂,該何去何從!
因此搶救水庫第二計長遠目標,是要讓水庫泥砂達到「進出平衡」,「淤積零成長」!2012年12月,位處石門電廠內的排砂隧道正式完工,每年排砂量100億噸,成了搶救水庫的重要功臣!石門水庫平均每年淤積353萬噸泥砂,但包括陸上開挖、抽泥船、和水力排砂,一年卻只能清除其中的180萬噸!
2018年4月,石門水庫最重要的「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正式展開!斥資36億,隧道斷面寬約8公尺、高約7公尺的阿姆坪隧道,就像「第一道防線」,負責在上游直接攔截泥砂,不讓淤泥進入水庫大壩,根據水利署調查,全台96座水庫總淤積量已經達到24%,其中曾文水庫、南化水庫、霧社水庫,淤積量都超過三分之一。
這是水利建設的重大考驗,更讓台灣水資源的維護,面臨最嚴峻挑戰!善用科技為水庫續命,森林保育與整治河川的課題,也不容被忽視。畢竟缺水的難題,你我都將共同面對!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