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產業競賽火熱 我發展法能接招嗎?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最近太空變得有點熱鬧,維珍的布蘭森、亞馬遜的貝佐斯,還有特斯拉的馬斯克都在互別苗頭搶版面。財經專家丁學文指出,太空產業的前景和商機規模都很驚人,不過當然也有相對的風險,台灣推出了太空發展法,準備好接招了嗎?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太空產業的競賽,如果大家有在注意到,全球最近產業的最大一個新聞,那就是維珍銀河的創辦人,理查布蘭森在7月11日,成功發射火箭到達了外太空,在第二天呢他就向美國的證交所,提出了增資的計劃,準備增資5億美元,而今年以來維珍銀河的股價,已經上漲了超過7成,那這個事情呢其實對全世界來說,其實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如果俄羅斯是全世界第一個發射火箭,讓第一個人跟第一隻狗升上太空,美國在1962年,是第一次成功登陸月球,那英國這一次的維珍銀河,則是第一次透過民間企業把火箭發射上了太空,維珍銀河本身,在英國就是一個非常奇特的企業,這個所謂的布蘭森,本身是有點像網紅,很多人覺得他很像是美國的川普,常常會上電視上網站所以很多人都認識他,頭髮長長的鬍子不修邊幅。

事實上他上一次上媒體成為全世界熱搜的所謂頭條,是在80年末90年初,他曾經坐熱氣球跨越太平洋跟大西洋他這一次呢很多人會說,難道他是要為全世界創造福祉嗎,還是為了商業的目的,而他事實上搶在了,所謂亞馬遜的創辦人貝佐斯9天,因為貝佐斯準備搭乘他的藍色起源,在7月20日,阿波羅11日登陸月球,52年的那一天發射,結果他提早9天。

不過很多人都在取笑他,譬如說英國的《衛報》就說,布蘭森真的上太空了嗎,為什麼這麼說,他這一次升空的高度是86.1公里,那了解太空產業的人都知道,有個100公里的卡曼線,所以他沒有到那裡,所以很多人都相信,貝佐斯一定會超過100公里,去創造我真正上了太空,所以貝佐斯才會諷刺他,不過好消息是另外一個競爭者特斯拉的創辦人馬斯克,在發射那一天有到場去恭賀他,我想基本上,這件事情還是值得我們注意,商業世界的太空競賽,看起來勢在必行,而且已經發射。

全世界相關的產業也開始出現了,譬如說J.P.摩根他就估計,到2040年全世界太空產業的收入,可能會超過1兆1.1兆,甚至有人估計UBS,到2030年會超過8千億美元,所以這確實是一個可以期待,很大的機會,不過基本上要把人帶上去,還是有很多的問題,譬如說藍色起源,在7月20日的門票,他是公開BID,就是你可以去投標的,有7600人去投標,最高得票者花了7500萬美元才買到這張票。

而平均呢,每個人大概是花了25萬美元,不少大概600多萬台幣,那這樣一個金額當然不是大部分人都可以參與的,當然很多人會說,有錢人去參與的旅行,最後平民百姓就會去,那我覺得是不見得的,不過不管怎麼樣,商業世界的太空競爭看起來已經展開我想未來呢,很多人確實會對太空產業,有很多的奇想,那太空產業呢其實最有名的,我們不外乎是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星鏈計劃準備發射34.2萬顆的低軌衛星到太空中,而且每6年以內,就會汰換很多的低軌衛星,這就塑造了很多的產業。

那事實上我們要知道,太空產業並不是只有火箭跟所謂的材料科學,它裡面還牽涉了,晶片感測器軟體電力,甚至萬物聯網的聯網工具,這都是一個產業的機會,台灣在這方面其實也布局很深,所以5月多的時候,台灣公布了《太空發展法》,那看起來台灣也有一些,800多家的企業跟這個有關,不過因為主業不是這個,所以目前為止的產值並不高,只有898億台幣,所以政府的《太空發展法》出來之後,能不能迅速地推進,還是要看政府的決心。

那另外呢發射到太空,其實還牽涉到有一些課題,譬如說任何的產業,有一個學習曲線,那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也看到維珍銀河的,今年的收入,摩根史坦利就把他,從18億調降到13億,代表說其實熱潮過了之後,有可能不如預期,那另外呢,太空產業還是有安全問題,1986年美國曾經太空總署,希望把人送上太空,不過因為出了事故之後,就把它撤回了。

總而言之,太空產業是人類想像中的,另外一個世界,台灣能不能參與,可能牽涉到台灣的科技業,能不能再上一個檔次升級,我們拭目以待,以上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有關太空產業的競賽,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