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風暴 違法亂象直擊|失控的山林|華視新聞雜誌

陳沿佐 採訪/撰稿 梅志銓 攝影/剪輯  / 新竹縣

業者紛紛搶灘前進山林闢建露營區,但對環境造成那些衝擊呢?華視新聞團隊,前往新竹尖石鄉追查,就發現有業者隨意棄置垃圾,任意排放廢汙水,甚至有露營場把沙灘車搬上山,讓遊客在山坡上狂飆。而從衛星空拍照更發現,蓊鬱的山林,經過業者整地,變成大片光禿禿的草地,引爆破壞水土保持的重大危機!這些誇張的露營亂象,難道主管機關不知情嗎?又為何難以遏止呢?採訪團隊的深入追蹤,帶您直擊。

失控的露營亂象,究竟多嚴重?華視新聞團隊,前往新竹尖石鄉現場直擊。蜿蜒山路冒雨前行,映入眼簾的除了翠綠山林,還有這樣的風景。

記者陳沿佐說:「露營場浮濫開發的問題,究竟有多嚴重,我們現在來到的地方是120縣道,這裡也是進出新竹尖石鄉的主要道路。我們剛剛沿路過來,路旁隨處可見琳瑯滿目的露營場招牌,這也是近年來到新竹尖石鄉,最隨處可見的風景。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整個尖石鄉就有146處的露營場,數量位居全台之冠,這麼多的露營場在台灣山頭林立,難道不會影環境生態嗎?」

眼前這處露營場,位在海拔900公尺,可遠眺雲海欣賞絕美山景,大獲遊客好評,網路評價高達4.6顆星。陳沿佐說:「這是我們今晚要入住的營區,我們訂的這個帳篷形式叫做狩獵帳。帳篷裡頭有兩張雙人床,雙人床上面枕頭還有寢具一應俱全,甚至在帳棚裡頭連冷氣機都有,環境可以說是相當地舒適,也因此這個露營區,每逢假日就必定客滿。」

帳篷、寢具、廚具,應有盡有,業者標榜提著簡單行李即可入住,全區50頂帳篷可容納200人,假日人潮湧至,環境危機隨之而來。

陳沿佐說:「我們現在的所在位置,是位於營區的邊緣,我們剛剛仔細繞了一圈,發現到一些很離譜的現象。假如從這個山坡由上往下看,可以看到整個山坡上被棄置大量垃圾。再仔細看這些垃圾裡頭,有廢棄的塑膠水管,還有一整袋一整袋的廢棄物,很明顯這些垃圾不是遊客隨手棄置的,而是業者沒有好好地把垃圾做處理,而任意丟棄在這個山坡上的。」

政大地政學系副教授戴秀雄說:「一般來說,露營衝擊到最大,都是農業環境跟森林。」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山林組主任黃靖庭說:「所有人在不能出國的情況下,全部往台灣的山林裡面走,水資源是一個問題,電是一個問題,汙水處理也會是一個問題。」

遊客飽餐一頓,代價是大量的垃圾及廚餘,料理殘留的油脂,清洗餐具使用的清潔劑,全都是汙染環境的兇手。

台大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童心欣說:「大量的油脂類,油脂因為它分解比較慢,可能對我們飲用水的含碳量,或其他的BOD量(生化需氧量)會增加。」童心欣說:「像清潔劑類的,很可能會有壬基苯酚或者是環境賀爾蒙,最後會進到飲用水系統,或者是傷害水生生物。」

儘管業者將排水管接入地底,但排放過程中難免滲漏,廢水最終通往何處,隔天清晨記者再度追查,發現驚人場景。多處洗手台,排水管放置在地面,廢汙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鄰近山坡,民眾恣情享樂,汙染卻由大自然承擔。童心欣說:「所有的法規都是最低的道德標準。」童心欣說:「一定要靠露營露友們的觀念,才能夠好好地維護可以永續使用的露營場。」

露營場亂象叢生,卻仍大受遊客歡迎,多項遊憩設施全都踩在非法紅線上。一旁的廣場,停放著滿滿沙灘車,這是業者特別打造的賽車場,追查沙灘車對山林環境的衝擊,記者以遊客身分,進行拍攝。

經過簡單教學,工作人員帶著我們來到越野賽道。記者陳沿佐VS.工作人員說:「(剛剛那個越野場,都是你們自己用自己規畫的嗎),你說一開始那個露營場嗎?(那個你們自己用的喔),對,應該說老闆之前鋪的,本來地面好像沒有那麼地凸,然後走久了下雨沖一沖,它就比較凸了。」

競速狂飆,一處處凹痕坑洞,都是沙灘車在山林留下的烙印,駛離園區後,按照業者路線,沙灘車開上了產業道路。沙灘車帶來空汙及噪音,更可能導致水土流失及土壤壓實,嚴重衝擊環境生態。記者陳沿佐VS.業者說:「(老闆你好我是華視的陳先生,我們有些問題想跟你請教),還是你要跟我先生,(好那大概會是什麼時候呢),他今天沒有辦法,到年底他都很忙。」

交通部觀光局技術組組長林秀霞說:「產業道路,它的功能是為了產業、農業或運輸使用,應該不是提供遊憩使用,這個是違法的。」新竹縣政府警察局橫山分局第四組組長潘百才說:「沙灘車於道路行駛,或使用之行為者,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2條之1第一項規定,處行為人新台幣1200元以上,3600元以下之罰鍰。」

透過國土監測網的衛星影像比對,發現2007年,這處露營場還維持原有山林樣貌,但到了2014年,出現大規模整地痕跡,山頭被挖成光禿禿一片,令人怵目驚心。記者實際登錄交通部觀光局網站查詢,發現業者登記的兩處營地,皆違反土地管制法規,違法露營場卻照常營業,擴大追查,發現整個尖石146處露營地通通違法。

記者陳沿佐說:「我們現在從露營場制高點往遠處眺望,可以看到附近的山林,早就有開發的跡象。像我們對面這個山坡,山坡上看起來有種一些青菜或者是果樹,但整個山坡的形勢,大致還是維持原有的樣貌,還是有一些坡度的。回頭來看我們所在的營地,業者為了方便遊客使用,所以這個地方是有整地過的,整成比較平坦比較開闊,也讓人不禁擔憂,會不會有水土保持的問題。」

國土浩劫,令人心痛的場景,在全台頻頻上演。衛星畫面同樣記錄下,過去十年間,全台露營業者,蠻橫剷平山頭開闢道路,在大地留下一道道醒目傷疤。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山林組主任黃靖庭說:「對於水土保持或者是邊坡的穩定,最劇烈的影響通常會是道路,它因為開闢露營場,勢必要開路。」

政大地政學系副教授戴秀雄說:「可能會衍生到,例如這個地方的雜木林是原生,從來沒有動過,這在台灣目前是不允許開發的,那你在這種情形,很可能直接輾過去就沒了。」

植被消失水土流失,您住的露營場安全嗎?目前全台1785間露營場,僅205間合法,未合法比例將近九成。更驚人的是,2020年,營建署統計全台露營場相關設施,1000公尺範圍內,涉及山崩及地滑等敏感區,共有1800處,約占91.74%。涉及土石流潛勢溪流者,共有1123處,比例高達57.24%。

黃靖庭說:「我們過去的法規,是農牧用地跟林業用地,是不會有合法的露營場的允許的,對除非它在休閒農業區裡面有足夠大的面積,它才有可能成為合法露營場。戴秀雄說:「露營場的設置,對於環境的融入來講,是一個比建築還嚴重的事,我不認為。但是問題是,我也不認為它是一件,完全不用管的事情。」

全台超過七成的露營場,位於農牧及林業用地,受限於法令,過去通通被視為不合法。2022年7月,內政部修正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開放1公頃以下小型露營場,有條件設置10%營位設施,卡關許久的露營爭議,暫獲解套。

交通部觀光局技術組組長林秀霞說:「如果都管,不開放的話,露營在農牧林業用地,就是死路一條。」黃靖庭說:「與其讓它沒有法規,沒有路可走的情況一直非法地增生,不如讓它有一個法規可以依循。」戴秀雄說:「我覺得在這種情形下,它是比較適合類似像建築管制的方式。就是我有一個許可,確認你要設置的不是亂搞,地點也合適,就讓你動手。」

輔導業者從非法走向合法,關鍵在於明確法律規範,但主管機關人力吃緊,稽查成為難題,也讓人質疑開放合法化,是否將迎來更大的環境災難呢。林秀霞說:「我們是中央立法,地方執行。可能會比照民宿,會有一些補助的經費,讓他們去運作這一塊。」

黃靖庭說:「我們回頭看一個很類似的情況,叫做民宿。整個花蓮10年前500間民宿,現在超過5000間,但是稽查人就是兩個,他們一年365天扣掉假日,他們每天去查1間到2間,他們一年也查不完所有的民宿。我們已經有民宿經驗了,難道我們還要繼續重蹈這個覆轍嗎?」

大自然最美的風景,不該是被剷平的山頭,也不應出現違法濫墾的露營區,失控的山林威脅遊客安全,更是迫切國土危機。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