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強震】重建經濟 產業再興|華視新聞雜誌

陳沿佐 林乃絹 採訪/撰稿 梅志銓 盧松佑 攝影/剪輯  / 土耳其

「百年之國震後再起」特別報導。歷經地震及戰火洗禮,走過文化交融與對立,伊斯坦堡依舊雄偉壯麗,掌控歐亞大陸門戶,戰略地位特殊。土耳其在世界經濟舞台,占有一席之地,2022年,土耳其國內生產毛額GDP,超過9千億美元,贏過瑞士、台灣及阿根廷,名列全球第19大經濟體,往來船舶川流不息,開創土耳其經濟榮景。

歷經世紀強震,距離首都1200公里外的重災區,卻是截然不同的風景。黃昏時分,來自敘利亞的Rimal和Rim牽著孩子,領完物資踏上歸途,她們最近有著同樣煩惱。

敘利亞籍居民Rimal說:「地震前我們的生活很平靜,但是我們現在不只找房子很困難,房租也很貴。」敘利亞籍居民Rim說:「所有東西都很貴,現在找不到房子,城市湧進太多人了,很多人被迫住帳篷,情況真的很糟。」

地震後,Rimal被前任房東趕走,好不容易找到新家,兩房簡陋公寓,和地震前相比,房租近乎天價。敘利亞籍居民Rimal說:「請進來看看,廚房真的糟透了,你可以看到我們生活有多慘。這間房子以前只要300里拉,現在卻要1200里拉,房東說假如不付,就立刻搬走。」

強震肆虐,災民湧向災區周邊城市,房屋供不應求,不少房東藉機發起災難財,原本就在社會邊緣,苦苦掙扎的敘利亞難民,更不知何去何從。敘利亞籍居民Rim說:「我們在25天前搬到這裡,上一個房東要求我們搬離,這間房租總共5000里拉,房東要求一次繳清一年的錢,我們實在是付不出來。」

地震後幾乎失去所有,求「住」無門,是許多災民的共同困境。華視記者林乃絹說:「我們現在來到的是馬拉什郊區的一個帳篷區,很多小朋友如果看到我們,馬上就會圍過來跟我們打招呼。有一個小朋友在哭,他們現在要帶我們,去他們住的帳篷區。

華視記者林乃絹說:「這邊一看就知道,以前是社區的小公園,但是現在公園的空地,都已經搭建了帳篷。我們有經過他媽媽的同意,我們來看看,他們在地震後是住在什麼樣的環境裡。這個帳篷空間,他們把毛毯鋪起來,是他們的睡覺空間,也是他們當作客廳,同時共用的空間。」

災民心聲,難道主管機關毫不知情?採訪小組前往市政廳詢問,卻發現公家單位同樣自身難保。華視記者林乃絹說:「這個位置,原本是Golbasi的市政廳,原本的市政建築,因為地震已經倒塌,在拆除過後這邊已經滲水,他們想要清除還是沒有辦法,所以這個地址就直接變成空地留在這裡,沒有辦法再做重建工作。」

市政廳淪為積水池,對街的警察局,則是以組合屋臨時搭建,市政運作幾乎全面停擺,土耳其政府喊出一年內重建災區,究竟可不可行?土耳其國會議員(執政黨AK Party)Adem Yeşildağ說:「我們的總統承諾,總共要興建85萬棟各類建築,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其中一半以上將在1年內完成,提供給建築毀損的屋主們。」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說:「我們的災害研究裡面,對搶救安置重建有3階段,就是災後各自大概需要多長的時間,安置時間大概是搶救的10倍,重建時間大概是安置時間的10倍。」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說:「以土耳其這次地震來講,他沒有5年,絕對沒有辦法達成重建的目標,好一點是6年、7年,最糟狀況可能到了第9年、第10年,都沒有辦法徹底地完成重建工作。」

精油品牌經理Ayse Kenduzler說:「我們的機器,可以從檸檬皮提煉精油。」天災重創民生經濟,這間位於安卡拉省的加工廠,是土耳其保健產品及芳香精油,最具規模的業者之一,遠離震央仍逃不過地震波及。精油品牌董事長Refik Bayram說:「我們有很多香草類植物,產品跟契作的農莊都是來自災區,對我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強震衝擊百工百業,引爆缺工、缺料危機。2023年5月,土耳其失業率維持在10%,看似變動不大,但真實情況是重災區受創慘重,失業人口難以估算,根本未列入統計。土耳其台灣商會會長張家蘭(Chia Lan Keyif)說:「我自己有明顯地感受,就是我們的供應商,可能沒有辦法再跟原來的配合,因為有一些工廠可能就毀損了,當然還有人員很不幸地罹難。比如說橄欖,沒有人工採摘、沒有工廠,所以我們的供應鏈,也發生可能會有斷鏈的危機。」

花草茶品牌經理Saadettin Tekin說:「香料,是土耳其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會混合世界各地不同的香料,包含遠東地區,像是印度阿拉伯國家,還有歐洲。」

202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土耳其茶文化,列入世界無形文化遺產,而茶葉及香料,從採摘、加工到分裝,全都得依靠人力。

2023年7月1日,土耳其調漲基本工資,從8500里拉調整為11402里拉,相當於13682台幣,漲幅高達34%,這是土耳其政府,兩年內第4次調漲,每次漲幅皆超過3成。地震後,面對原料及工資雙漲,業者考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土耳其台灣商會會長張家蘭(Chia Lan Keyif)說:「地震之前我們的通膨本來就高,又碰到了薪資調漲,所以滾動式滾動式,再滾動式上去,我們看到的數字,就是一個比較可觀的數字。」

華視新聞團隊,前往伊斯坦堡工業區,實際了解災後台商現況。一綑綑皮料經過加工,準備送往中盤商製成產品,來自台中的林榮堂,20多年前來到土耳其,創立當時第一家台資人造皮革工廠。

土耳其台商林榮堂說:「我們主要做的是精緻化,就是客制化的東西,在土耳其這麼多工廠,將近30家工廠幾乎都沒辦法達到這個目標。」土耳其台商林榮堂說:「地震應該是在2月底的時候發生的,地震發生後的這兩、三個禮拜,慢慢發現問題有點往外擴張。很多在伊斯坦堡的鞋廠,都會發到東部那些城市(災區)做針車,我們的產業就影響到了,因為他們沒辦法持續交貨。」

土耳其台商林榮堂說:「地震後有很多建築物倒塌,像一些鞋店或連鎖店,他付款相對也出現問題。如果當前端的消費者付款出現問題,就是影響銷售,後面我們的產業就會受到影響。」

曾挺過金融海嘯,土耳其貨幣貶值危機,沒想到世紀大震後,又迎來新的難題。土耳其台商林榮堂說:「在東部這10個城市,因為地震的關係,幾乎他們所開的票,假設是30天、60天甚至180天,從2月分到現在,陸陸續續已經開始產生骨牌效應,因為票都不會兌現。」

地震後,土耳其2023年第一季經濟表現,逆勢成長4%,全靠國家重大建設苦撐。但約占全國產業3成的製造業,卻得獨自承受供貨緊縮,廠商跳票等風險,產業該如何振興?政治大學土耳其語文系助理教授熊道天說:「對土耳其來說,他們政府一方面,繼續地推動大型建設,甚至他們現在蓋的核電廠,有點類似台灣早期的十大建設,用這樣的方式來帶動GDP。」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說:「民間的產業的復甦,有時候需要政府投資協助,特別是基礎設施的恢復,政府可以提供利息補貼,或是免稅的協助,在災區內協助產業重建。」土耳其世紀大震,撼動無數人的心。

921地震災民李麗家說:「我們那時候餘震很多。」看著災區殘破景象情緒潰堤,他們是南投埔里鎮桃米社區居民,也是921地震災民。921地震災民李麗家說:「921地震那一天,我剛做完月子回來台中,然後地震突然來。」

桃米休閒農業區總幹事李盈盈說:「我們重建就要這麼久的時間,他們是整個看不到盡頭,毀滅性的死亡。」921地震災民李麗家說:「看到最後,我很感謝那些去救我們的人,因為有他們我們才有希望。

桃米社區曾是埔里最貧困的角落,921地震後,居民善用在地優勢翻轉危機。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前主任彭國棟說:「桃米這幾年棲地的營造,第一個是水池,第二個是蝴蝶的食草跟蜜源植物。營造的結果,這邊很多的小紫斑蝶、端紫斑蝶、斯氏紫斑蝶還有青斑蝶,就回來了。」

重建並非只是建築翻新,經濟也必須重振復甦。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說:「我們在社區重建裡面,必須要有一些亮點,因為這樣的場域可以聚人,它就可以形成新的市場模式。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說:「在紙教堂重建起來的2007年,遊客就更加喜歡進到桃米社區,桃米社區重建了紙教堂之後,它變成是整個埔里最賺錢的地方。」

建立長久永續的自立模式,災區才能擺脫悲情找回自信。桃米社區居民邱添富說:「它的改變,除了環境的改變、人的改變,還有最重要他的價值觀,它重新讓我們覺得有希望。」桃米社區居民廖永坤說:「我現在不覺得我現在是地震災民,我是以桃米人為榮。」

當地震餘波漸漸消散,勇敢與團結,教會我們從傷痛中站起,世紀大震為人們帶來動盪與毀滅,卻也是重生契機。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