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努颱風】天災啟示錄 風雨過後 生存的考驗|華視新聞雜誌

陳沿佐 採訪/撰稿 盧松佑 攝影/剪輯  / 南投縣

近年極端氣候衝擊全球,台灣的防災應變,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2023年8月,卡努颱風從台灣北部擦邊而過,引進旺盛西南氣流,南投仁愛鄉,兩天內就降下超過1千毫米雨量,幾乎是台灣年平均雨量的一半,致災性強降雨引發多處土石流,廬山溫泉區也有飯店地基被掏空,險象環生。其實類似的場景,這些年來不斷反覆上演,專業水保技師,陪同華視採訪團隊前進災區,認為山坡地超限利用,未做好水土保持,加劇極端氣候衝擊,現場勘查更發現,位於廬山溫泉區上方的母安山滑動帶,也出現明顯位移現象,宛如不定時炸彈,威脅居民生命安全。

發生在2023年8月4日,卡努颱風外圍環流引進劇烈雨勢,8月4日南投仁愛鄉,日累積雨量高達749毫米,廬山氣象站則是測到667毫米,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百年一遇的極端強降雨,重創中台灣,災後第一時間,華視採訪團隊,挺進受創最慘重的南投仁愛鄉,受到土石阻隔,路途艱辛。

記者陳沿佐(2023.8.7)說:「從風災之後,這裡的路況就相當地不好,所有的車子都是這樣子走走停停的,像我們的採訪車,也是卡在車陣當中,超過了半個小時之久。我們現在來到車隊的最前方,可以發現堵塞的原因,最主要就是因為在風災之後,有大量的土石從一旁的邊坡傾瀉而下,覆蓋了整個路面。」

天災肆虐後,大地滿目瘡痍。陳沿佐(2023.8.7)說:「卡努颱風引進西南氣流,重創中台灣,位於台14線埔霧公路的南豐路段,這處加油站就被土石流給淹沒,幾乎要整個滅頂。可以看到現場,不斷有怪手正在進行清除作業,而且這個清除作業,已經進行好幾天了,但是現場的土石,還是堆積將近有兩層樓這麼高。其實這處加油站從建站以來,就至少被土石流淹沒了4次以上,為什麼會這麼嚴重呢,因為這個加油站的後方,就有一條溪流,儘管這個溪流的水流看起來並不大,但是它其實是一條土石流潛勢溪流,也因此在這條溪流周遭的所有建築物,可以說是時時刻刻都與天災的風險共存。」

從高空鳥瞰,整座加油站遭到土石吞噬,只剩下屋頂及招牌矗立在原地,眼前令人怵目驚心的場景,並不是第一次發生。記者曾懷瑩(2004.7.6)說:「這裡是埔霧公路上,唯一的一座加油站,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它整個被土石淹沒,而站長所乘坐的黃色的金龜車,由於當時實在太危急了,竟然來不及開走。」記者詹季燁(2008.9.17)說:「大批土石沖刷下來,我們可以看到仁愛鄉的加油站,幾乎掩沒在土石堆當中,」

為何這座加油站,總是淪為土石流重災區?山林環境與當地開發,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土木&水保技師拱祥生說:「這個上邊坡,其實應該已經有不少的崩塌,跟殘餘的土屑在上面,配合這次的大雨,也是一樣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越滾越大,滾出這麼大量體的一個土石。」

土木&水保技師拱祥生說:「大家可以看到,橋的下方的斷面,是沒辦法讓這些土石經過的,道路或是橋梁的效應,限縮了它土石流,到這邊就會減緩,當它淤積之後減緩,減緩就慢慢淤,就淤在這個地方了。」

依照地質法規定,位於地質敏感區,申請土地開發前,應進行地質調查及地質安全評估。但記者實際查詢農村水保署網站,卻發現法規嚴重缺失,由農業部所發布的土石流潛勢溪流,僅用於推動防災工作,並未被列入地質敏感區。換句話說,就算民眾明知有危險,堅持開發,政府也無法可管。

拱祥生說:「它(土石流)跟山崩可能互為因果,但是並沒有列入地質敏感區,也就是說你不用做任何評估。應該是要比照山崩地滑,把它列入地質敏感區,你要做一定的安全評估,才不會發生一個加油站竟然發生7次土石流,但是它所做的一些措施,好像效果都不是那麼好。」

過去人定勝天的開發思維,對脆弱的大自然步步進逼,天災過後,山林間更迎來新的危機。拱祥生說:「在台14線66K指標的旁邊,這邊新產生了一條天然的坑溝,只要有潛在的崩塌面,這個新產生的土石潛勢溪流,它就有可能在下一次致災性降雨的時候,不斷地擴大,以前沒有發生不代表這次不會發生。」

華視採訪小組,跟隨專業水保技師持續前進,位於更高海拔的清境及廬山地區,沿途路面地基掏空嚴重,大小崩塌不斷,歷經豪雨過境,山區道路不堪一擊。

拱祥生說:「我們看過去,可以由這個圖來看,很明顯我們台灣的很多山區,就很典型的房子蓋在懸崖邊,房子蓋在懸崖邊,依現在建築法規是不允許的。第二個你從視覺上,也會看得很清楚,比較黃色的區域可能是原來的土,比較深顏色的是填的土。你靠擋土牆維持穩定,有時候又有無尾溝,水直接這樣衝,這邊就可能淘刷,那這個房子就可能會比較危險。」

曾被譽為「台灣小瑞士」,海拔1500公尺的清境農場,每年吸引超過100萬人次到訪,上百家餐廳及民宿,沿著陡峭山坡開發,土地長年超限利用,釀成國土危機。

拱祥生說:「低矮樓房上方又很多農耕,那些農耕可能水土保持的服務,它的坡度的承載能力,應該都沒有進行管理。那水沒有控制好就是表面沖蝕,你力學沒控制好,就有可能會是比較中淺層的崩塌,就會造成不定時的炸彈,就是會產生邊坡的滑動。」

清境農場的開發,最早得回溯到1960年代,退輔會在當地開闢農場,安置來自泰北的僑胞,輔導他們種植水蜜桃等溫帶作物。1992年,配置給僑胞的110公頃土地,開放自由買賣,開創清境移民潮。2001年,更進一步開放申請民宿,帶動清境地區大規模開發。

當紀錄片「看見台灣」,揭露當地濫墾危機,2012年,南投縣政府宣布清境暫停開發,沒想到6年後,不敵當地產業壓力,宣布有條件解禁。放眼望去,美輪美奐的民宿,座落在茶園及菜園間,觀光旅遊及高山農業,改變原始地貌,早就遠遠超出土地承載力。

清境農民江東盛說:「全部都爛掉了啊,太陽出來雨下這麼大,全部就爛掉,爛掉就拔掉重新種啊。」清境農民江東盛大哥,也是這次颱風受災戶之一,他種植的櫛瓜,全被大水泡爛,損失數十萬。

記者陳沿佐VS.清境農民江東盛說:「(這幾年來氣候不太好),所以就改種菜啊,(種菜也是有風險),當然有風險啊,水果也有風險啊,颱風來就吹掉了啊,沒有辦法,就跟老天爺搏對不對,也是要種啦。」

政府為了維持高山農業運作,產業道路崩塌,總是一修再修,多年下來,全民付出的環境成本,難以估算。

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鴻源說:「我常在問,他們種的這些東西,賺了多少錢,我們投進去的社會成本,遠超過他們能賺的錢,我們要不要把投在那邊的工程經費,拿10分之1發給他們,請他們搬出來問題解決了。所以這個是變成說,非工程手段管理手段,但是這一塊,台灣的政府是不熟悉的。」

山的另一頭,以觀光聞名的廬山溫泉區,同樣深陷危機。土木&水保技師拱祥生說:「現在的位置,在台14甲線的90K附近,也就是在廬山北岸的,母安山滑動體的範圍內。這個板岩的滑動區,可以看到現在已經進入,整個板岩往下移的過程。可以看到重力式擋土牆,沒有鋼筋的擋土牆,整個已經外推了,這就是很明顯的一個徵兆,這個區域的山體已經在滑動了。」

拱祥生說:「它是因為滑動往下邊坡去滑,所以路面就會整個下陷,下陷帶出這些裂縫,下陷之後,這整個區域已經不穩定了,」

山壁位移,道路塌陷,滿布植被的邊坡,更出現大規模崩塌,種種跡象,顯示地質狀況並不穩定。

拱祥生說:「根據以前的調查資料,這個就是廬山地區北岸的滑動區,從滑動的調查圖可以看到,遠遠的山頂就是所謂的母安山,沿著這個母安山往下的區域範圍,都是所謂的滑動體。滑動體主要是板岩,板岩的滑動體因為有劈理的關係,長期破碎降雨入滲之後,造成很深的一個滑動。這個崩滑面,將近有30公頃到50公頃,區域這麼大的崩滑,就要小心,避免第二個小林村發生。」

2011年,中央地質調查所,曾提出警告,表示廬山北坡母安山,若雨量超過800毫米,就可能引發嚴重位移。2011年,南投縣政府公告,將廬山溫泉區列為保護區,禁止開發營業。

卡努風災過後,消防署搜救隊員,以吊掛方式救出受困遊客,顯示少數民宿業者,照樣違規營業。暴漲的溪水,沖進主打「水岸第一排」的溫泉飯店,在當地經營餐廳及民宿,超過50年的簡勝遠大哥,無奈道出業者心聲。

廬山溫泉區業者簡勝遠說:「(以前)好的時候人山人海,過吊橋要排隊,現在沒生意了啦,以前這裡都店家,裡面那都是大飯店,這條溪到下面全都是飯店。」

記者陳沿佐VS.廬山溫泉區業者簡勝遠說:「(這間是什麼時候沒營業的),上次水災,15年前那次,辛樂克之後它就沒營業了。」2008年,辛樂克颱風重創廬山,綺麗飯店倒塌在滾滾洪水中,曾被譽為天下第一泉的廬山溫泉,從此繁華落盡。

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鴻源說:「民國100年我在工程會當主委的時候,廬山已經嚴重地走山了,那時候我們認為,假如這些人不搬走,來了一個就是比莫拉克還小的颱風,廬山就有可能變成第二個小林村。」

廬山溫泉區業者簡勝遠說:「不會啦,地球上哪裡安全,哪裡都有危險哪裡都安全,根基都在這裡,還能住幾年對不對,80幾歲要住到100歲也不用搬啦。」

李鴻源說:「我跟南投縣政府,跟當地的業者協調說你們搬走,我記得我還在埔里,幫他們找了一個叫做福興農場,那個農場還有溫泉。我們估了把這些人搬走要24億,但是很遺憾的是,我的建議他們並沒有採納,所以錢也沒有花下去,他們也沒有搬走。然後我請問你,廬山最後一定會花很多的錢去修,這個無庸置疑,可是問題是,我們每幾年就要做一件這樣的事情,請問你對廬山的業者有幫助嗎,並沒有。」

儘管政府明令禁止,溫泉業者繼續營業。記者實際上網查詢,發現2023年8月,仍有不少飯店開放訂房,不知情的民眾開心出遊,身陷危機,歷史慘痛教訓,不斷反覆重演。面對極端氣候加劇,天災教會我們的是,人類恐怕無力勝天。

拱祥生說:「你已經明知道,它有可能是小林村的翻版,它的上游已經在崩了,它就直衝這個區域,那這個區域是一定要遷村的。所以其實所有的商業活動,跟所有的農耕活動,應該要逐步地停止,新的不能再進來,而且政府應該要很嚴肅地,對外去公告。

李鴻源說:「協助他們,這個是政府一定要做的,這是政府的義務。可是專業地來做,專業地來面對這件事情,該遷村的遷村,可以重建的重建,你覺得這個場景,電視螢幕上沒看過嗎,那既然完全一樣,你幹嘛總是一直都在犯同樣的錯誤呢。」

居民不願搬遷,塔羅灣溪照樣不斷奔流,眼前的殘破場景,不僅年年上演,恐怕將更加慘烈。天災啟示錄,人們面對的正是考驗生存,抉擇的難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