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生存戰】老後困頓 高齡難翻身|華視新聞雜誌

陳沿佐 採訪/撰稿 邱勇賓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兒少貧窮世襲有如國安危機,高齡貧窮議題同樣不容忽視。您曾經在城市邊緣,注意過這些弱勢長者們的身影嗎?最新數字顯示,全台共有4萬5千多名,65歲以上的銀髮族,被列為低收入人口,這個數字創下歷年新高。其中台北、高雄及新北,是人數最多的三個城市,也全都在最繁華的六都。採訪記者在台北街頭,拍下高齡90歲的阿嬤,沿著巷弄資源回收拾荒度日的身影,也深入台北萬華區的老舊公寓,記錄蝸居長者,身陷貧窮泥淖難以翻身的困境。高齡貧窮可能引發哪些社會問題?翻轉貧窮,有沒有解方?帶您繼續探討。

穿梭在喧囂車潮,90歲的陳阿嬤,推著沉重推車踽踽前行。記者陳沿佐VS.受訪個案陳阿嬤說:「(阿嬤你這個要推去哪裡),這個別人叫我去拿的,賣菜的啦。」一問之下,原來阿嬤幾乎天天步行來回近10公里,靠著資源回收,賺取微薄收入。記者陳沿佐VS.受訪個案陳阿嬤說:「,(這樣要推多久),12個小時。」

拖著年邁身軀在街頭討生活,辛苦及酸誰能了解?我們向阿嬤詢問家裡狀況,她卻不願多談。記者陳沿佐VS.受訪個案陳阿嬤說:「我的孫子都40幾歲了,(你的孫子都40幾歲了,你為什麼要撿這個),無聊啦。」

一疊廢紙一袋鋁罐,換來一把零錢,巍巍顫顫撐起弱勢長者的貧窮人生,黃昏時分,還有更多阿公阿嬤們,陸續來到回收場報到。

回收場老闆陳先生說:「這個阿姨年紀跟我一樣大70歲,那個阿伯80歲。」人稱阿源,70歲的回收場老闆,從12歲開始,便跟著爸爸經營資源回收,隱身在都會角落的回收場,滿地凌亂,卻是不少艱苦人的重要支柱。

陳先生說:「講難聽一點,他們沒做資源回收,三餐怎麼解決,沒錢能吃飯嘛。」陳先生說:「老家人10個裡面占差不多3、4個,這輩子說難聽一點,出生如果做這個就做這個,上班的人就去上班對不對,看開一點。」

2022年,全台共有4萬5千名,65歲以上低收入長者,不少人無力掙脫痛苦泥淖,只能屈身在城市邊緣,弱弱相依。走進萬華西昌街,這棟超過50年歷史的老舊公寓,屋內陰暗悶熱,霉氣撲鼻而來。

記者陳沿佐VS.管理員吳先生說:「(這個一樓只剩一個在住是不是),對,有的都搬走了,萬一12月分真的拆的話,可以找到房子就趕快搬了。都60、70歲了,現在去找房子確實不好找。」

您或許很難想像,這裡全盛時期,曾住了超過50位弱勢長者,每道單薄木門背後,都有一段令人心疼的故事。

來自屏東70歲的蔡大哥,一個多月前獨自來到台北,手提包裡裝著幾件舊衣物,就是他僅有的家當。記者陳沿佐VS.受訪個案蔡先生說:「(都是衣服而已你都沒帶別的東西),沒有,這樣而已,流浪啊,(怎麼還想要來找工作啊),沒有啦沒錢吃飯了,有時候加減做,加減有餐費吃飯。」

靠著在麵包店打零工,蔡大哥一個月收入7500元,扣掉房租4000元,加上三餐花費幾乎所剩無幾,屋裡的床墊、棉被甚至枕頭,全是前室友留下的。跌落社會底層的人生,只能咬牙苦撐,過一天算一天。

記者陳沿佐VS.受訪個案蔡先生說:「(這樣你一天差不多要花多少),吃飯200、300塊,我現在身體也沒說很好啦,(會怕到時候沒辦法工作嗎),對啊,我就怕這樣。」記者邱勇賓VS.受訪個案蔡先生說:「(你以前年輕都沒存錢喔),沒有來不及了啦,都沒關係都過去了,人生會怎樣我不管了。」

記者陳沿佐說:「台灣真實的貧窮現況究竟如何呢,結果可能會讓您吃驚。根據衛福部在2022年第4季的統計,全台灣總共有28萬8千多位的低收民眾,主要都是集中在六都地區,像是台北及台中都有超過4萬4千多人,新北有超過3萬5千多人,另外像是高雄以及桃園,都有超過2萬8千多人。」

進一步從數據分析,過去繁華的都會區,出現「又老又窮」變化趨勢。65歲以上低收入長者,人數最多的前3個縣市,分別是台北8409人、高雄5759人以及新北市5557人,其中又以萬華及北投人數最多,中高齡低收入長者,人數雙雙破千。

台大國家發展所教授辛炳隆說:「這些老社區,本身的經濟活動本來就比較沒落,經濟弱勢然後再加上當地環境經濟的沒落,收入更困難,慢慢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1980年代,是台灣錢淹腳目的黃金年代,為何40年過去,當時意氣風發的青壯年,如今卻淪為難以翻身的下流世代。台大國家發展所教授辛炳隆說:「現在的60歲以下的人,基本上他們年輕進入職場的時候,台灣經濟起飛時代已經過去了,實質薪資大幅增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新聞片段(1992.1.2)說:「個人電腦業近幾個月,面臨了發展10年以來,最寒冷的冬天。」新聞片段(1990.10.24)說:「今年以來,台灣服裝景氣逐漸跌到谷底,折扣期間還是冷冷清清。」

辛炳隆說:「當你沒有積蓄,一旦遇到一些不幸,自己的不幸或家人的不幸的時候,你可能一下子就掉入到貧窮裡面去。我們常常講低薪的青年,流沙的中年,貧窮的老年,很可能就這樣一個一個下來。」

當高齡者陷入貧窮,恐將引發負面連鎖效應。法務部統計,65歲以上高齡犯罪人數逐年增加,2012年共2萬725人,到了2021年攀升為4萬8161人,因經濟困難選擇入監的比例,和其他年齡層相比,高出一成;同時衛福部也發現,近年高齡者過得更不快樂,65歲以上服用抗憂鬱藥物人數,2012年約27萬3331人,2021年攀升至47萬8594人,貧窮與憂鬱,經常如影相隨。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黃薇嘉說:「這個人如果很貧窮,他社經的壓力比較大,相對來說他可能周邊的資源比較匱乏,所以他會承受比較大的壓力,那這樣的確可能會導致憂鬱的症狀。反過來說,有些個案其實在中年的時候就已經有憂鬱的狀況,他失業所以才導致他後來貧窮,或住在相對貧窮的社區,所以這個憂鬱跟貧窮,其實它們是互相互為因果。」

精神奕奕招呼顧客,63歲的董大姐,過去曾經在出版業擔任會計,5年前重返職場,來到超商擔任店員。受訪個案董大姐說:「到了這邊才發覺,可以跟很多不同的客戶接觸,所以滿喜歡這個工作的。」

透過職務再設計,讓樂齡勞工重回職場,成為翻轉高齡貧窮的解方之一。但實際比較,2021年,其他國家65歲以上勞工參與率,南韓36.3%、日本25.6%、美國18.9%,台灣僅9.2%,打造高齡友善職場,仍有待努力。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教授李健鴻說:「你勞參率提高,代表中高齡跟高齡者他去就業,然後就業的收入會增加,相對地去改善老年貧窮,是有一點幫助。但是日本、韓國甚至美國,他們的高齡者勞參率,都是25%甚至36%以上,我們在高齡者這一塊的勞參率,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學者分析,退休養老金不足、低薪工作環境、家庭養老功能下降,以及太早離開職場,都是台灣老年貧窮比例升高的主因。強化社會保障制度,提早為退休生活做準備,成為當務之急。

李健鴻說:「我們很多福利津貼或基本工資,都有隨著通膨而調高,勞工退休金提撥工資6%作為勞工退休金,這個6%是不是也要調高。」台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古允文說:「包含我們的年金改革,都會面臨很多的問題。這些退休金制度到底要怎麼改,整個社會制度上面,是不是能夠有適度的經濟安全保障,這個當然對台灣來講,目前是很大的一個挑戰。」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關懷協會理事長蔡鴻鵬說:「老人的問題絕對是個國安問題,如果說我們政府,沒有去正視這個問題的話,我覺得這個將來是我們下一代會面臨的很大災難。」

受到少子化及高齡化雙重夾擊,難以掙脫的貧窮漩渦,正一步步拖垮台灣的未來,如何讓長輩們老有所依,也是你我必須面對的迫切危機。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