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婷 採訪/撰稿 徐森城 攝影/剪輯 / 台南市
為囚老找出路,除了要解決住與行的難題,也需要鼓勵長輩們走出來、讓生活更精采!
台南市中西區,永華里里長鄭雀燕,趕在社區導覽活動前,沿著巷弄挨家挨戶,呼喚長輩到老地方集合。銀同社區的大寶貝們,穿著國小制服,戴上學生帽,背著特製的餅乾書包,跟著口琴旋律節奏,相約廟前榕。
記者李婉婷VS.銀同社區大寶貝吳美翼說:「(這是哪一個國小的制服),從前小學都是這個制服,國民小學都是這種制服。」制服上繡著年級班級,透露年齡和出生年
手拿搖鈴鼓,負責穿針引線的鄭雀燕,是社區的靈魂人物。台南永華里里長鄭雀燕說:「我來自弱勢的家庭,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回饋社會。去盤點獨居老人在銀同社區,就有100多個,社區其實很美,老人家也很可愛。」
永華里居民
黃美珠說:「像我們沒有在上班的人,如果說我們還有那一分小小的餘力可以參與的話,那表示我們身體健康還可以。」
四年四班的周智祥,制服上繡著台南一中,這是他求學時代的驕傲。銀同社區導覽大寶貝周智祥說:「代表清水寺的榕樹,有沒有人想要一起畫,我這邊有粉筆。」鄭雀燕說:「媽媽帶小學生揪團來這邊,要聽阿嬤說故事,就是要聽台語,我覺得也很有趣。」
社區的古早味,來自木洗衣板的真實體驗,台南大學的孫佳桐,和銀同長輩透過對話,完成藝術創作,彼此也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系學生孫佳桐說:「你跟長者互動的時候,他們也沒有把你當做外人,就是很親切地跟你接觸,我覺得這是滿溫暖的事情。」
陳東炎是國中退休教師。銀同社區導覽大寶貝陳東炎說:「東菜市場撿食物,撿完了再回來這邊,所以這邊叫做貓咪高地。」他說走讀社區的成就,更勝當年在教室授課。陳東炎說:「這個社區真的是有里長的熱心,主角要有後勤部隊,我就是跑龍套的來幫忙她,為這些老人家我都講長輩服務。」
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系副教授李香蓮說:「她是一個很天馬行空的里長,而且行動力很強,用藝術跟設計可以渲染,不要只是永華里,或許我們整個中西區,我俗稱叫老台南。我們除了陪伴社區之外,我另外一個任務,是要將這些小孩子成為一個老師,翻轉教跟學的角色。」
台南大學副教授李香蓮,帶著學生持續在銀同社區,
早上9點,社區裡的大庭院,成了時光機便當的戶外作業區。大寶貝跟著大學生,11點前要完成80份客製化便當。鄭雀燕說:「我們的長輩都覺得,要讓孩子出去打拚事業,我們就忍耐一點留在家裡。守著房子一個人很孤單,有這些年輕人跟學校進來,其實對社區的幫助也很大。」
政治大學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說:「社區的鄰里長,就可以來關懷老人,鄰里的意識的存在,讓老人有一個安全感,那他就會比較相信這些相關單位的說服,所以這一塊是我們社區服務,相對可以努力的地方。」
每個星期五,理髮阿嬤風雨無阻,以推車將回收寶特瓶,送到位於台北市萬華區,南機場附近的五角拌工作站。
五角拌共同創辦人施舜仁說:「很多人可能會以為我們是要來選里長,還是我們是要來這裡,跟他們搶資源的。像很多拾荒者一開始也會想說,我們這些年輕人是不是來騙錢的,他們其實對我們都會有些防備,我們希望做的事情是,長期的蹲點跟長期陪伴。」
拾荒工作者理髮阿嬤說:「我以為他們兩個是環保局的。」施舜仁說:「會用高於市價3倍的價格,去跟這些回收者收寶特瓶,我們當初的起心動念,是因為我們發現,現在的回收價格其實非常低。」
五角拌共同創辦人廖宏翊說:「剛開始的時候會覺得,拾荒者好像都是一群很可憐的人,就是工作很辛苦,其實換不到一個比較適當的錢。」
記者李婉婷VS.拾荒工作者理髮阿嬤說:「(一個月收入大概可以有多少),不一定要看,假如是紙箱沒有多少。」廖宏翊說:「附近有間回收場,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就會去回收場那邊等人,等她賣完我們就衝上去跟她說,阿姨我們在做這個議題的年輕人,我們想跟你聊聊天交流一下,可能就是嘗試過了很多次,才就認識了比較多阿姨。」
拾荒工作者不倒翁說:「我不姓不也不姓倒我姓翁,我最喜歡大家叫我這個綽號,可不可愛呀。」不倒翁姐姐,一直以來都在南機場一帶活躍,拾荒是她的本業,
現在她的身分除了拾荒者,也是二手商店的櫃姐。不倒翁說:「歡迎光臨大水溝二手屋,歡迎參觀。」五角拌共同創辦人王品涵說:「我覺得應該跟大眾,平常想像的拾荒者是很不一樣的,你可能想像他們是灰濛濛的,可能很孤單的樣子。但是其實不是,我覺得他們都有很好的和人交朋友,很多拾荒者其實是很善解人意的。」
經常出入這裡的拾荒者,彷彿是南機場一帶,部分弱勢長輩的人生縮影,NGO(非政府組織)和青年力量進駐,為社區挹注翻轉能量與發展活力。廖宏翊說:「那時候一開始就知道,方里長的食物銀行,因為他做得滿好的。也因為他有做這件事,所以我們去找合作的市場店家,他們也會說,你們也要做類似的事嗎,我也可以支持你們,比較有一個模範可以參考。」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