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健 陳心慈 報導 / 台北市
現在正是牡蠣的產季,不過因為天氣劇烈變化,我國近10年牡蠣產量是大幅下降,但是進口牡蠣數量則是逐年增加,其中最大宗就來自於越南,每斤比國產便宜30到50元,有不肖廠商乾脆拿來混充販售,藉此牟利,而專業的海產業者則說,消費者根本難以用肉眼分辨差別,只能提醒民眾在購買時慎選可信任的廠商,特別便宜,或吃起來不新鮮的海鮮,恐怕就要多加注意。
蚵農VS.記者說:「(哇肥滋滋),這個給你吃。」剝開堅硬外殼,裡頭是肥嫩飽滿的牡蠣海的鮮味撲鼻而來,每年清明到中秋是牡蠣產季,但近10年天氣劇烈變化因素,牡蠣產量大幅下降市場仰賴進口牡蠣,卻也讓不肖商家鑽漏洞,消費者買來的,都是像這樣的袋裝剝殼牡蠣,但裡頭是國產還是進口,業者透露,要從大小顏色形狀等外觀去做辨別,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漁塭千金靜雯說:「消費者端是沒有辦法分,因為大部分就我知道的話,市場你們拿到的蚵仔,大部分都是已經混充好的,川燙的話你會發現說,它(越南牡蠣)的肉質會比較軟爛,或是味道沒那麼好聞,跟台灣的鮮味是不一樣的。」
混充連專家都難以辨別,攤開數據去年進口最大國,越南牡蠣就進口高達4千公噸,接近國產數量的5分之1,每斤便宜國產30到50元,再加上消費者難以分辨,市場上早已出現混充販售的情況漁塭千金靜雯說:「你不混人家混啊,人家削價競爭你就沒有這個市場,你如果菜市場的攤販,跟你叫蚵仔比人家貴10塊錢,那我一定叫便宜的啊。」
就怕吃下去的牡蠣不是台灣正港新鮮貨,業者提醒,在買牡蠣時可以找到自己信任的商家,太便宜的貨要有警覺不要隨意購買,最重要的是買當季的最新鮮,不怕越南牡蠣低價搶市場,只擔心不法業者國外混充國產,讓消費者失了信心。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