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在成功的預測了一九七五年二月,發生在遼寧的海城地震之後,中共當局曾經大肆慶祝,地震工作者被視為征服自然的英雄,然而僅僅隔了一年多的時間,大地震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襲擊唐山,造成二十四萬冤死的生靈,以及成千上萬的傷殘者和孤兒,這個血淋淋的事實,讓大陸的地震工作者從雲端跌入了痛苦的深淵,他們發現,海城地震能在事先被預測出來,主要是靠運氣,至於「唐山」則是另一種類型的地震,大地震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發生,也顯示了短期預測在目前仍然無法實現。
而唐山大地震在沒有前震的情況下突然降臨,不僅宣判了大陸地震預測工作的失敗,它還奪去了河北省地震局好幾位地震專家的生命。
相對於大陸地震界側重在地震的預報,台灣的地震研究則除了在全省各地,設立七十二個地震監測站來監測地震的活動之外,也著眼於強化防震措施以減少地震的災害。台灣的地理位置恰好在地震頻繁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上,不但地震發生的次數很多,而且經常有強烈地震發生,根據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的資料顯示,台灣地區平均每年約發生1800次以上的地震,其中大多數都是無感地震,有感地震平均每年發生大約200次,台灣東部的花東縱谷,正處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交界處,兩個板塊在這裡互相擠壓推張的結果,使得地震活動相當地頻繁,然而東部的地震多半發生在外海,所以造成的災害相對地比較小,而台灣西部的地震雖然不如東部地區頻繁,但因為震源較淺,而且經常在人口稠密的陸地上發生,所以較可能造成嚴重的災害。
年紀較大的觀眾應該都還記得,民國二十四年四月一日發生在新竹、台中,規模達到7.1的強烈地震,那次的地震造成中部地區民眾3276人死亡,12053人受傷,是台灣地區空前未有的一次大震災,目前仍高居台灣地區嚴重震災之冠,台灣西部發生的另外一次嚴重震災,是民國五十三年一月十八日,發生在嘉南地區,規模6.3的白河地震,在那次的地震中總共有106人死亡,650人受到輕重傷,更由於有民眾在慌亂中引發了大火,使嘉義的精華商業區化為一片廢墟,而值得注意的是,台灣西部,尤其是嘉南地區已經有二、三十年的時間,沒有發生地震,岩層中蓄積了相當可觀的能量,因此也大大地增加了地震發生的可能性。
現代都市人口集中,建築也越來越密集,在這樣的情形下,如果建築物不夠安全穩固,一旦發生地震,所引起的災害將是不堪設想。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所發生規模7.0的地震,雖然震央是在花蓮山區,然而遠在100多公里外的台北地區,也感受到了強烈的震動,許多建築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毀損,其中最嚴重的災情是,台北縣中和華陽市場主體建築倒塌,造成了十二人罹難,三十多人受傷的慘劇,在無法對地震做短期預測的今天,如果希望防患未然,讓地震傷害減到最低,主要得從建築物和各種公共工程的防震著手。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目前正在進行一項,十五億預算的「強地動觀測計畫」,目的即在希望能為建築界提供地震方面的安全資訊,地震測報中心今後將在全省250個地點,設置「強地動觀測站」,地點包括重要橋梁、超高大樓、高速鐵路、捷運等重大工程,或是核能電廠附近,未來在裝設完成後,將可有效的蒐集地震資料,作為建築管制以及規劃的參考,使民眾的居住環境和公共建築的安全,能更有保障。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