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迪化街看年

曾萬 林勳裕 報導  / 台北市

  有人說過年的味道現在是越來越淡了,不過在一些特殊的地方,還是有十足的年味,特別是台北市的舊市區,迪化街一帶,每年到了春節過年前夕,迪化街一帶總是擠滿了人潮,辦年貨的、看年景的,把這一帶的街道擠得水洩不通。

  這裡是專賣南北貨的台北市迪化街,老闆們正扯開喉嚨,嘶啞地叫賣,以吸引一波波湧進的採購人潮,每年尾牙過後,迪化街的賣場就活絡起來,雖然今年碰上不景氣,但是對中國人來說,畢竟年還是要過,所以,這幾天迪化街又出現往年摩肩擦踵的景象。

  對老一輩的人來說,迪化街是採辦年貨必到之地,應節零嘴、南北乾貨、調味作料,乃至於藥材和年節飾品。這裡應有盡有,這對夫婦,四十年來都在迪化街採辦年貨,今年他們特別帶著媳婦和孫子,一家三代一起來逛逛,對他們來說,迪化街遠比超級市場有魅力。這位先生今天也全家總動員,來買一些年節的糖果點心,結婚六年來,他們每年都要來一趟迪化街。

  在迪化街,精打細算的顧客,多半會貨比三家,而不論是舊雨新知,採買的重點,多半是過年應節的零嘴為主,其次才是乾貨和各式的禮盒。商家為了吸引顧客佇足採買,都會鼓勵客人試吃,這樣一路吃下來,也就省了一頓中飯,而吃得最過癮的,就是這些陪大人一起來的小朋友了。

  為了應付絡繹不絕的人潮,商家有的全家出動,有的雇用臨時工讀生來幫忙,這兩個五專工讀生說,他們是按時計酬,一個小時五、六十塊錢,幾個星期下來,學費就有著落了,因此,他們都想明年再來。這裡的工讀生有男有女,男的送貨、女的叫賣,有了他們,才能夠讓貨品從倉庫川流不息地送到店面,應付川流不息的顧客,這位高二女生,薪水多不多,完全就看賣得好不好,所以,她格外地賣勁。

  這家百年老店的老闆,也請了十幾個工讀生,他說儘管人潮依舊,今年的買氣卻不如往年旺,生意掉了三、四成,同業之間的競爭也就越發激烈了。為了過個好年,商家花招百出,最常用的招數是削價求售,不然就得叫賣得比別人更勤快、更大聲。在激烈的競爭下,今年迪化街的東西,是不是真的比往年便宜了呢?

  到迪化街採辦年貨的人,可以說是形形色色,不但阿兵哥來買,連老外也來湊熱鬧。這位師父也不能免俗,得來迪化街替寺廟裡的僧眾,張羅些過年的素食料理。迪化街也有不少素食材料的專賣店,這位老闆本身吃素吃了十幾年,她說不景氣,素食店的生意也不如往年了。這位正在買素食年貨的太太,則極力宣揚她二十多年的吃素心得。

  快一點了,店家趕緊抽空填填肚子,以便應付午后陸續湧到的第二波人潮。事實上,迪化街賣場最熱的,是俗稱中街的歸綏街和民生西路一帶,幾十年下來,賣場才像水銀般地滲透擴展到鄰近的幾條街上,熙攘的人群、群集的攤販,加上了違規停車,使得這幾條老街更加擁擠。從高點往下看,可以發現迪化街新舊建築雜陳,斑駁的牆垣刻劃著歲月的滄桑,這裡的住戶和店家,對於改建與否,意見紛歧,他們期待現代化,卻又怕改建後會失去了昔日的繁華,而眼前的交通問題,就已經夠他們頭疼的了。

  賣魚起家的雜貨公會理事長簡鴻春表示,他希望迪化街能夠改建,讓同業合組一個公司,以應付新興的超市和量販店的競爭。陳太太是這家老字號中藥店的第二代掌門人,先生是永樂里里長,這家店在八十二歲的陳金清富手裡,已經度過了六十四個年頭,迪化街的競爭和變化,讓他頗有滄海桑田的感覺。

  其實這些迪化街的老店面,都是經過多年胼手胝足的努力,才能夠在這裡落地生根,經營蔥蒜配料生意的柯慶元,就是一個例子,只有小學畢業的他,十八歲從台南學甲的鄉下,到台北萬華闖天下,憑著堅定的毅力,終於在迪化街打下一片天地。儘管事業越做越大,柯先生還是秉持勤儉守成的經營哲學,以及嚴謹的生活態度,他正計畫到大陸投資,五十八歲的他,熟讀四書和孫子兵法,衝勁十足,卻小心翼翼。

  晚上十點半了,有的店家準備收攤休息,有的還在補貨,打算挑燈夜戰,二十四小時服務,因為對這些日夜打拚的店家來說,這段時間可是一年裡最重要的銷售時機,而對多數人來講,農曆春節前夕的迪化街,只不過是個趕集的熱鬧地方罷了,因為錯過了這一次,就得再等一年了。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