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鬥蟋蟀熱

張世輔 羅益民 報導  / 台南市

  每年的農曆六月到八月,南台灣就開始進入了鬥蟋蟀的熱潮,到底鬥蟋蟀有何迷人之處?什麼樣的蟋蟀才具備戰將的條件,而抓蟋蟀和養蟋蟀又有什麼樣的大學問?

  台上一隻隻好勇鬥狠的蟋蟀,正賣力的演出,台下一個個滿頭大汗,情緒高漲的蟀友也忘形的為自己中意的戰將加油,每一場搏命廝殺都帶動了一次演出的高潮,這裡就是南台灣規模和聲勢最浩大的專業蟋蟀鬥場,每個星期三和星期天,一群自稱「蟋蟀工會」的會員們,就三五成群地拎著他們精挑細選的蟋蟀,來這裡「以蟀會友」,有些還遠從高雄、嘉義和台南趕來。

  其實所謂蟋蟀鬥場只是一張大桌子,上面放了幾個壓克力戰槽,開鬥前,交戰雙方會先把下場比賽的選手,放在一個白色的大碗中,由雙方主人和在旁的裁判評定,如果體型相同,才可以正式下場比賽。比賽前,主人會先做蹓蟀的暖身運動,以刺激蟋蟀的鬥性,然後再將兩隻蟋蟀放入戰槽內,中間隔著一道匣門,接著,主人會先以「逗棒」挑逗蟋蟀,當蟋蟀張牙舞爪,鼓起翅膀時,就抽掉匣門,任憑兩隻蟋蟀在槽內做生死鬥,通常在短短的幾秒鐘內,勝負就會分曉,戰勝的一方,立刻會拉高嗓門,勇往直前,主人也跟著開懷大笑,至於失敗的一方,則拔腿就跑,主人自然也就顏面盡失了。

  一隻屢戰屢勝的常勝蟋蟀,為主人贏得光采和榮耀,通常會受到英雄式的照顧,玩蟋蟀已經玩了三十年的林春濃,對蟋蟀的管理和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這一箱箱將近七十隻的蟋蟀,都是林先生的超級戰將,其中,被稱為一級戰將的蟀哥們就能住別墅,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別墅內不但有沙洞可以棲身,還有竹筒可供玩耍,當然,維持適當的溫度和定期清理,以及餵食這批嬌客就更是小心翼翼了。由於蟋蟀只有近四個月的生命期,因此林先生也非常注意蟋蟀的體能狀況,生怕牠們生病了。

  儘管白天要上班,每天晚上,林先生還是會花上兩到三個小時,來照顧他這批精銳部隊,養蟋蟀對林先生來說,除了是一項興趣,更是一種榮譽。

  提起鬥蟋蟀的樂趣,另一位專業養蟀人黃文足更是津津樂道,看著手上這隻已經連戰兩場的常勝蟀,黃文足臉上洋溢著興奮的表情。除了養蟋蟀和鬥蟋蟀以外,黃文足和哥哥黃天吉也是抓蟋蟀的高手,每天下午六、七點太陽下山以後,黃文足兄弟就帶著照明設備和工具,開始抓蟋蟀。從他們全副武裝的樣子看來,想要抓到上等的蟋蟀,還真不容易呢。

  至於抓蟋蟀的技巧,黃文吉表示,經驗的累積是唯一的要素,由於蟋蟀視覺很差,主要依靠觸鬚和前腳感應行動,因此抓蟀人必須具備敏銳的聽力和堅定的耐力,才能夠抓到蟋蟀。

  捉到蟋蟀以後,通常會直接初選,體型健壯的蟋蟀會單獨用塑膠袋包好,至於平庸的角色,則被集中放在一個大袋子中,憑著十幾年的抓蟋蟀經驗,黃文足兄弟在兩、三個小時內,就可以捉到三、四十隻。蟋蟀抓回來以後,第二階段的複選工作隨即展開,上等的蟋蟀必須具備體型佳、骨架好、板牙大和叫聲具震懾性這幾個條件,符合這些條件的蟋蟀就會被放入木箱中等待訓練,至於不合標準的蟋蟀,就會連同初選不及格的蟋蟀一起餵魚吃。由於每年農曆六月到八月,是南台灣鬥蟋蟀的熱季,黃文足有時候,也會把幾隻上等的蟋蟀出售,行情還挺不錯的。

  玩蟋蟀的人越來越專業,使得鬥蟋蟀在娛樂之餘,也增添了幾分教育功能,以台南縣新化鎮豐榮社區為例,豐榮社區的居民,常常利用傍晚或假日,一同研究蟋蟀,並且交換鬥蟋蟀的經驗,連小孩子也三五成群聚集在樹下「蹓蟀」,看起來還挺有架式的。為了擔心鬥蟋蟀的風氣會式微,社區在六年前,開始推動鬥蟋蟀比賽,希望能保存這項地方民俗。

  已經辦了六屆鬥蟋蟀比賽的豐榮社區,今年七度舉辦,又吸引了超過三百人參加,盛況可謂空前,南台灣這項古老的鄉土娛樂,再度進入「沸騰」狀態,姑且不論近來南台灣鬥蟋蟀活動,沾上金錢遊戲的歪風,使得部分地區鬥蟋蟀活動走樣,單看這群大人和小孩不亦樂乎的模樣,鬥蟋蟀的好戲將不斷上演。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