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開廣告的面紗

劉英欽 林勳裕 報導  / 台北市

  國內有一支廣告影片,最近得了一個國際性的大獎,相當不容易。國內廣告這幾年進步的很快,很多人都覺得廣告變的好看了,這也改變了以前很多人喜歡在廣告時間關機,或者是轉台的習慣。廣告不僅吸引人,還能夠發揮影響力,有一些好的廣告詞常常被引用,而形成流行的文化,像「斯斯有兩種」、「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廣告詞。

  但是廣告的影響力卻不是憑空而來的,有人估計,每一分鐘廣告影片的製作費用,大概是一分鐘電視節目製作費用的一百倍,這樣用錢堆出來的廣告影片,當然應該有看頭。

  短短三十秒,花費上百萬,區區幾個鏡頭,卻要製作好幾個月,如果說廣告影片是現代社會,最濃縮的影像絕不為過,我們只知道它魅力十足,威力難測,卻無法想像它是如何「懷胎十月」,呱呱墜地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掀開廣告製作的神祕面紗。

  當業務人員把案子帶回來以後,廣告公司首先要把市場對象,廣告投資規模和可以運用的媒體研擬出基本的策略。在這個策略形成會議裡,主持人在會議中擔任指導和統籌的角色,他必須塑造一個既輕鬆又競爭的氣氛,使得每個人都能夠踴躍發言,相互激盪,在短短一個小時不到的會議裡,有關媒體選擇和運用的點子,不斷泉湧出來。

  這個成果出來以後就交由創意部門來執行,也真正進入所謂的創意階段,在這裡完全跳出科學的根據,也沒有數字的依據,完全進入抽象的摸索和創作。文案可能為了一句話想上一兩個禮拜,影像為了激發靈感,也可能各種方法都使出來,我們看看這裡的環境布置,再看看他們的穿著打扮,男的秀髮披肩,女的勁髮如男,請你不要見怪,因為這都是為了激發靈感。

  國內兩家最大的廣告公司,都把創意部門設計成這樣獨立的小空間,以方便小型腦力激盪的進行,今天的小型會議由廣告AE、文案和影像三個人一起參與,三個人的腦力炮火在這裡短兵相接,點子就像爆竹一般,霹靂叭啦響個不停。

  經過無數次的激辯和溝通之後,原本抽象的意念,終於成為影像人員腦中逐漸清晰的畫面,草圖完成之後,業務、文案和影像三個人一起把樣品帶給客戶過目,這是第一次有了具體的樣品呈現給客戶。

  假如一切順利,客戶接受了草案,就可以進入製片階段,在製片階段裡,廣告公司的製作人員和製片公司的製作人員,就要展開密集的溝通和協調。

  經過多次的製片會議之後,所有拍攝的方向和細節都已經就序,開拍前幾天再把廠商、導演和雙方的製片人員集合起來,進行最後一次的開拍前會議,稱為PPM。

  經過漫長繁複的前置作業,影片終於開拍了,早上九點,演員和所有的工作人員全部到達汐止一家製片場的D棚,各自進行準備工作,棚裡的布景已經在昨天先搭建完成,一截被拆解了一半的舊船體仿製地唯妙唯肖,在現場台語懷念老歌的烘托下,復古風味十足。

  十一點鐘,演員化妝完畢,到棚內待命,布景進行最後的修飾和補漆,而今天所有的準備工作裡最麻煩的是燈光,由於場景複雜,使得燈光的難度也提高了不少,從早上十點鐘開始,三名燈光師就扛著,重量高達100公斤的巨燈爬上爬下,把這些光度每盞高達12萬瓦的燈光,從布景的四面和上方,投攝出一個有日光實感和層次感的舞台空間。

  下午三點,第一個鏡頭終於開拍了,為了讓這些臨時演員熟悉情境,他們已經在布景上下了五個小時的象棋,但是真正開拍以後,還是一次又一次的NG,導演讓每個鏡頭演練十幾次,再NG重拍十幾次,是很正常的事情,務必要每個鏡頭都抓到最精確的感覺。

  父母親固然不忍心讓小孩子在拍片中飽受折騰,但是對導演而言,小孩和動物一樣,都是難度極高,極難掌握的演員,因此在冗長的拍攝作業期間,一定要靠家長從旁協助安撫小孩子的情緒。這是一段十五秒鐘的兒童廣告,五個兒童演員必須在晚上八點以前,把整支影片全部拍完。

  下午六點,D棚的廣告片終於進入第二個鏡頭,今天排定的五個鏡頭估計將會拍到凌晨一點鐘,才能夠完工,所以一支廣告影片的誕生,在前置作業階段是不斷地構思、討論、激盪和妥協,在拍攝作業階段則是精雕細琢,千錘百磨,這種作業方式也因此塑造了,一種精緻特殊的廣告文化,和一群風格殊異的廣告人。

  這一批社會現象的觀察者,和流行風格的創造者,往往巧妙地把商業的企圖,包裝在文化的外衣裡面,也常常把一種流行文化,寄生在商業行銷的手腕裡,而有一天,當未來的人類想要了解現代人所思所想,所欲所望的時候,最能告訴他們真相的,恐怕就是廣告吧!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