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的刀斧生涯

張嘉君 葉耀天 報導  / 台北市

  一個土生土長,只受過小學教育的木雕師父,居然能夠踏進國際藝壇,名滿中外,實在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雕刻家朱銘做到了,他的作品不僅在國內可以經常看到,在英國、法國也很受歡迎,一向以本國文化為傲的英國,還要求他把作品延展半年,可見他受重視的程度,朱銘是怎麼走上這條成功之路的,當年放棄木雕師父的高薪,在藝術創作上,摸索了七、八年,他是怎麼走過來的?他如何創作自己的風格?

  朱銘終於可以雕塑真正屬於自己的作品了,端詳著材質,撫摸木料的質感,這次他不再雕刻別人訂製的神像,他也沒有預先構想設計,只是專心一意地發揮自我的創意空間跟實體。

  朱銘二十年前,毅然放棄,一個禮拜可以買到一層樓的高薪木雕師傅工作,跟雕刻家楊英風學習,摸索了七年多,才找到藝術創作的方向。

  成功絕不是一蹴可幾的,望著自己多年前雕塑的「玩沙女孩」以及「慈母」,朱銘似乎神遊回到了三十年前的時空背景,那個時候已雕膩了神像,開始以身旁富於質感靈性的親人,或是動物為對象,這股強烈的理想正是他日後成功的驅動力。

  就這樣,從婚前擔任當年默默無聞的朱銘模特兒,到朱銘不當雕刻師傅不事生產,一直到朱銘功成名就,朱太太一直是他最忠實的支持者,他因此可以長時期跟著現代雕塑家楊英風學習,朱銘因此認為自己成功,應該歸功於要他學木雕的父親、楊英風以及自己的妻子,不過楊英風也強調,如果朱銘的藝術性格特質水準不夠,仍然無法成為優秀的藝術家。

  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朱銘所以會成功,應該是他的執著跟投入,才會有所成就,他一直維持著自己良善的特質,同時也勤練身體,突破自己先天體質的極限,因此才能擁有泉湧一般的創造能源,朱家的長媳林珊旭,從六年前跟朱銘的第一次見面,談到這位頗有知名度的雕刻家。

  一直到現在,朱銘每天清晨一定會召集家中的大狗小狗,跟隨著他到山上去運動,而且不管他走到那裡,狗兒一定如影隨形。

  年輕時喜歡騎在牛背上的朱銘,現在卻有騎兒子的重型摩托車,到山上兜風的習慣,戴上帽子跟口罩,主要是怕熟人認出來不好意思,採訪小組也是特地在清晨六點鐘抵達朱銘家,才拍攝到這段難得一見的畫面,朱銘說騎機車也是一種運動,他答應太太會慢慢騎,以策安全。

  朱銘因為出身貧窮農家,身體虛弱,因此追隨楊英風學藝的時候,就開始練太極拳改善體質,一直到現在,每天仍然持續打上半小時左右的太極拳,十五歲學木雕,三十歲才踏上藝術途徑,再加上了苦學自修,朱銘從太極中,悟出人與大自然間的和諧感,因而最早創作出一系列的太極個展,瘦小的朱銘打起太極招式毫不馬虎,這一招在創作中,就是氣勢磅礡的「單鞭下勢」,而這一招則是虎虎生風的推手。

  從木雕實物到抽象太極系列,到描繪廣大眾生的人間群體系列,再發展到用二十世紀的不鏽鋼做為創作素材,很多人似乎比較希望,朱銘仍然能維持他純中國的古風,但是朱銘不以為意,因為支持他年來努力不懈的原動力,並非他人的肯定跟財富的多寡,而是發自內心「我要刻出自己的意念」,這股動力,他並且已經訂定了後半生另一個執著,我要刻到八十歲為止。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