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物在台灣

張嘉君 羅益民 報導  / 台中市

  一提到孔子,大家都會肅然起敬,一般人都知道孔子是至聖先師,是偉大的政治家以及思想家,不過不可諱言的是大家和這位生長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已經有相當的距離了,孔子的偉大在哪裡,他的思想在今天的社會當中,又能起什麼作用?

  這並不是一般的烹飪大賽,而是根據流傳數千年的孔府家宴菜單烹調出來的,其中較有典故的「御帶蝦仁」,因為蝦仁中帶青豆排列成圓形,猶如裝飾珍珠的御帶而得名;由鴨子、鴿子一大一小組成的「帶子上朝」,意味孔子代代都由前輩帶領嫡系子孫晉見皇上,接受冊封;而「一品豆腐」,昔日是以豆腐排列呈一品字樣,就是取孔子嫡系子孫,多被帝王冊封為一品官的典故。這些佳肴,並不是生活刻苦的孔子經常吃的,而是歷代君王推崇孔子並且恩寵及於他的後代,使得這個從孔子繁衍出來,已有數千年歷史的孔氏家廟代代都能豐衣足食,進而能發展出這些風格口味獨具的精緻美食。

  孔府家宴自然為孔子文物在台灣展出掀起了熱潮,而在台中世貿中心的展覽會場中,一些模擬孔子當時教學時景的生動設計,也吸引了許多民眾親臨感受。而從明代畫家所作的「聖跡圖」,也可以讓民眾對孔子的生平有些了解,這些故事或許有些神話的意味在內,不過都說明了後世對孔子的景仰與崇敬。

  另外,孔子也從不間斷學習,他曾向郯子請問官制,向師襄學習彈琴,也分別向老聃、萇弘請教禮、樂的道理,到他三十歲時,孔子幾乎已經掌握了當時社會的所有知識了,自而立之年起,他也才展開講學的工作,孔子講學,特重品格教育、有教無類的態度,更吸引了門下將近三千多名弟子,孔子與學生問答的記錄論語,還曾被畫家趙孟頫,以淡墨打格的方式畫在三聖圖的衣服上,孔子的知書達禮、通曉政事,後來也受到當時君王的重視。他五十多歲時曾經擔任魯國的大司寇,也就是當時的司法行政官,後人也根據一些著述,為任職大司寇時的孔子作畫像。

  不過孔子任官職的時間並不長,因為孔子輔佐的魯國君沉於女色,不問朝政,孔子因此辭官歸田,率領眾弟子周遊列國,孔子在十四年的周遊列國期間,他推行仁政、德政的思想,並沒有得到各國國君的認同,許多國君僅僅只是給予表面的禮遇而已,不過孔子並沒有因此而灰心,他晚年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作春秋等整理集合歷代思潮的精華上,使得我國歷代最精華的民族文化,得以完整地傳衍下去。孔子最後因為積勞成疾,心愛的學生兒子孔鯉先後去世,而使得他在七十三歲時就不幸辭世。

  這是以山東曲阜孔廟縮小三十分之一的比例,完成的模型,真正的實景規模占地三百二十七點五畝,南北長達一公里,包括三個大殿、十三個碑亭,房屋約四百六十多間,面積廣闊,氣勢雄偉,跟北平的故宮、承德的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本來祭祀孔子的地方只有小屋三間,從魯哀公以後,經漢朝到清朝,歷代歷朝不斷擴建、重修,規模才逐漸加大,值得一提的是,主殿大成殿中與帝王宮殿相當的十根龍柱,更說明孔子受尊崇的程度不出帝王左右。而從孔廟碑亭,周邊的碑刻到處可以找到,皇帝親筆御書表彰孔子思想的碑拓,更可以知道孔子受到推崇的程度。

  根據統計,歷史歷朝共計有十二位帝王曾經親臨孔廟祭拜,而歷代君王對孔子的尊崇,還及於冊封孔子的嫡系子孫為一品官衍聖公,這是一種世襲的爵位,帝王每每饋贈他們各式禮器、食器,並讓他們享有著龍袍的尊榮等,衍聖公的地位之於君王來說,負有代表帝王祭祀孔子之責,對孔家來說,他又是掌理家族中一切事務的大家長,家朝內的一切都不受圍牆外的王法干涉,無怪乎後人會立下「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的排匾讚頌孔家王朝,這也正是為什麼生長在兩千年後的我們,還有幸窺得孔子聖跡的原因,不過不可諱言地,是現今在大陸還保留下來的孔子文物,部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已經遭到破壞,所幸大陸方面近幾年也體會到孔子思想,對安定社會的重大影響力而紛紛加以重視保存。

  而曾經看過這次文物展,還經常以孔子恕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做為座右銘的孔孟學會祕書長熊先舉也認為,兩岸都尊孔,必然對社會安定、和平共處有很大的幫助。

  孔子是集歷代優秀思想於一身的聖人,如果我們在讚歎孔子偉大之餘,也思考如何把他們留傳下來的孝悌、思想等,做人道理加以實踐,從修身做起,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那麼他世界大同的理想應該不遠了。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