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的故鄉在唱歌

綜合報導  / 花蓮縣

  今年的春假一連好幾天,您有沒有出去走走呢?目前花蓮正在舉辦一場大規模的國際石雕藝術季,活動的內容非常豐富,除了國內外名家作品展覽,以及現場的創作之外,還有親子活動、美食天地以及原住民歌舞表演等活動,趁著假期建議您不妨到東部去一趟,體驗不一樣的知性之旅。

  雖然碰上了今年春天以來的第一場豪雨,但是籌劃了兩年,在花蓮光華工業區隆重揭幕的國際石雕藝術季,還是裡裡外外擠滿了人潮。這一場花蓮的石林雅集,有如1959年維也納近郊盛產石材的聖馬格麗特,除了有能力號召國際性的名家名作之外,本身也因為石材林立,石雕家雲集,而成為石頭的故鄉,石雕藝術的殿堂,石頭和花蓮有什麼特別的關係,為什麼要選擇在花蓮舉辦這麼大規模的石雕展呢?

  也許因為花蓮擁有這些特質,才被石雕家當做創作的原鄉,比如位在太昌村山腳下的這個石雕工作室,就聚集了一批年輕的石雕家,從大西部搬來這裡落戶,留著長髮的甘丹,剛從繁華的台北搬來一年多,為的是追求單純的創作生活,所以改名為「甘丹」,希望藉由簡單的生活,豐富創作的生命。他這一次得獎的作品「迎風」系列,以最堅硬沉重的石材,表現風的輕柔和空靈,正是他在此地生活快意舒暢的心理寫照。

  五十七年次的黃清輝來自彰化農村,他創作的主題也環繞著鄉土的關懷,這一次得獎的作品是「種子」系列,比如這一件白大理石作品「生命的律動」,表現種子發芽展葉所呈現的蓬勃生機,工作室裡另外兩位夥伴,一位是以魚為創作主題的林宏宗,或許是因為兩腳不良於行,所以對於沒有腳而能夠悠游自在的魚,產生自喻的情感;另一位是以佛像創作為主的卓文章,他從工廠走進工作室,正代表了一批工藝創作者的覺醒,揚棄熟練的手工,改用頭腦創作,結果產量減少了,但是作品也走進了藝術的領域;,在國內石雕界擁有相當知名度的許禮憲,以時間和毅力,在國內石雕界建立了崇高的地位,也為自己開創了一片不小的產業,他的工作室是一座大型的工廠,擁有各種大型的吊車和加工器械,也有好幾位年輕的助手,雖然擁有這麼優渥的創作環境,但他認為石雕家實在是所有藝術工作者裡面,最辛苦的一群。

  他一系列以女體為主題的作品,已經獲得美術館的收藏,他特別善用冰冷光澤的黑花崗,表現女體線條的美感。住在花蓮佳山山腳下,從事石雕創作的游信次,是一個講不出深奧理論的素人石雕家,他居住的地方,從屋子裡到曬穀場,和房子前面的一大片草坪上,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人頭石雕。游信次創作時,只用最簡單的工具,鐵鎚和鐵鉆,既不畫草圖,也不做模子,一鉆一鎚就鑿下去,雕出來的東西盡是人生百態、喜怒哀樂,他不但從裡面得到快樂,也因為雕刻而使得人生有了很大的轉變。

  花蓮這個台灣的卡拉拉,在每一個海山環繞,石林崩雲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這些終日埋首在煙塵鑿聲中的藝術家,花蓮是以什麼樣的魅力吸引他們到這裡落腳呢?花蓮的石材加工世界第二,這種優勢條件自然使得所有的石材和技術都集中在這裡,為石雕藝術提供了最好的奧援,以這一家技術走在國際尖端的石材加工場為例,不但擁有最先進的水刀技術,和精密的銑床設備,研磨技術更達到藝術化的水準。

  為了讓石頭的故鄉永遠傳承不息,玉里高中還開辦了全國唯一的石雕課程,讓美工科的同學用家鄉的石頭,傳承這一項傲人的技藝。這一次花蓮國際石雕藝術際季,除了希望藉由文化的推廣,提振花蓮的觀光業,推動花蓮成為一個以文化,和自然為主題的國際觀光城市,另一方面也希望藉由國際的交流,激勵石雕藝術創作,擺脫花蓮石材加工業不景氣的陰霾,把工藝提昇到藝術的層次,創造出花蓮石頭文化的文藝復興時代。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