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維健 許中熹 報導 / 台北市
最近台北美術館推出前輩攝影家張才的作品展,張才這個名字對部分年輕人來說似乎有一點遙遠,但是對日治時期的社會氛圍來說,張才精確的記錄了那個已經不可能迴轉的年代、那個在台灣土地上搬演過的時代大劇,在他的鏡頭底下,寫出了永恆的韻味。
1994年因為心臟衰竭去世的79歲攝影家張才,拍過很多讓人嘆為觀止的精采照片,最近台北美術館推出意象地圖張才紀念攝影展,才讓我們有機會一次看到200多張歷史剪影。大家都知道張才跟鄧南光被號稱為台灣三劍客,他們兩位都是在日本受新興攝影術的洗禮,他們回到國內,就是台灣之後把新興攝影術所帶動的紀實攝影觀念投置在這個土地上,他們的影響甚至到現在我們都可以看到它的痕跡。
日治時期1916年,張才生於台北大稻埕,因為哥哥張維賢創辦「星光演劇研究會」,9歲那年跟著登台演出新劇,所以很早就對藝術有過貼身經驗,1935年張才20歲那年,更在兄長安排下前往日本東京武藏野的寫真學校學習專業攝影,1936年張才返台開業,在台北後火車站開設了「影心寫場」,1937年日本正式出兵侵略中國,張才的哥哥張維賢跟著移居上海,1940年張才成家後也前往上海投靠兄長,就是這個時期,張才拍了不少上海的社會百態,讓我們看到十里洋場的清晰容顏。
戰後張才回到台灣,跟著台大人類學教授到蘭嶼記錄原住民的生活面貌,這些田野調查的畫面讓我們看到前所未有的感情,也是這個時期,張才開始關心廟會慶典及酬神串唱的歌仔戲團,他的底片生動留下1950年台灣民間宗教慶典的熱鬧,以及後台歌仔戲演員的生活辛酸,張才以真性情記錄庶民生活,
平實而又直接地反映人生,作品單純而且親切有力,成為台灣紀實攝影的典範,這次的回顧展蒐集豐富,非常值得熱愛影像的同好入場觀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