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維健 許中熹 報導 / 台北市
台北北投一號公園邊上有棟非常精緻的小別墅,過去充滿神秘色彩,是棟見證戰爭時代的豪華日式民宅建築物,除了保有日式木材構造建築風格外,還曾是日治時期黨政軍重要人物的居住所,最近經過重新整修對外開放,台北市文化局說,這裡也是早年監察院長于右任的避暑之處,房子叫做「梅庭」、非常具有保存價值。
台北北投區的一號公園邊上,門牌中山路6號的大宅是一處寫著「梅庭」的優雅日式庭院,今年年初台北市長郝龍斌特地來這裡主持揭幕儀式,希望透過「梅庭」的開放,提醒各界注意北投的文史腳跡,事實上這棟老宅也有著一段傳奇身世,梅庭這座日式房舍建於日治時期1930年,監察院長于右任當作避暑官舍後,雖然親筆題寫「梅庭」兩字,卻沒有占為私產,1964年于右任過世、享年八十五歲,高風亮節一介不取,實在是相當罕見的特例。其實這棟豪宅還有另外一段身世,只是如今只能充作稗官野史,據說梅庭在日本時代,是有個富商在這邊蓋的一個別墅,在二戰時他要回去日本,迪化街有個老闆就把它買下來,根據他的子孫回憶爺爺在228時就失蹤了,等到他們想要回來這個地方,就發現產權已經變得不是他們的、而變成是國府就撥給監察院,但他也提不出有力的證明,所以這個只能當作一個傳說。
梅庭後面就是北投公園,因為硫磺味重、極其溼熱,日治時期附近的日式宿舍大多採用和洋合併風格,這類輕鬆典雅的休閒住屋,戰後總被國府大員強行占用,而兼有湯屋設備的別墅房舍就更成了達官名流的禁臠,這段暗藏心酸的身世,讓這棟房舍多了幾許歷史的悲情。
北投之所以會這麼吸引外人,其實跟它的開發有很大的關係,雖然是大台北盆地一帶最早開發的區域,不過真正成為泡湯勝地,卻也一直等到日本人占領台灣。台灣割讓給日本,第二年就來這邊立了台灣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然後台灣第二家溫泉旅館松濤園一樣是在北投這個地方,為什麼他們會在這個地方做那麼大力的建設,就是因為北投離當時的城內比較近,所以在日本時代,稱北投這個地方是台北的後花園,台北的近郊、整個新北投地區幾乎都是日本人做非常大力的開發。
距離今天將近百年前、1913年設置的北投公園,整個園區依照地形起伏順勢開闢,成為整個溫泉風景區的中心,山溪流水、盤桓穿梭,花木扶疏、老樹成蔭,遊客在兩側溫泉飯店洗過溫泉後,總會走進公園散步休憩,日治時期留下的許多照相寫真,都能看到北投公園的幽雅景致,現在公園裡面,造型現代的市圖北投分館,是很多學生愛去的K書中心,入口前面不太起眼的小型的歐式噴水池,是北投公園最早的造景設施,今天總統府北側的台北賓館、也就是當年的總督官邸裡面,還能看到造型相似的庭園噴水池,可見當時北投公園有多時髦。
在日本時代,新北投公園周遭都是日本人開的溫泉旅館,溫泉旅館的消費比較高,當時的台北廳長規劃了讓一般民眾都可以泡澡洗浴的地方,是後來的公共浴場,也就是後來的溫泉博物館,他在規劃溫泉博物館時,就順便規劃了北投公園,北投當地的慶典活動或是演習都是在公園裡面舉行。公園裡面北投溪支流蜿蜒裊繞,橫跨潺潺磺溪的幾座小石橋也都歷史悠久、各有來歷,至今保存良好的一座石拱橋還是跟著公園一起誕生的,日治時期北投公園一共有過十座石頭拱橋,當時只有重要地點才會採取石頭建築,可見北投公園多受重視,事實上這些石頭拱橋也和諧地融入附近的環境景觀,成就了北投公園的迷人氛圍。
九十四年前日治時期1916年4月,北投支線鐵路通車,北投立即成為了更多台北城內日本人熱愛的郊區溫泉鄉,1916這年大陸北京的北洋軍閥還在搬演滿台丑角的爭權奪利,台北已經火車通往休閒勝地、享受現代化的休閒活動,兩相比較真是天壤之別,當時熱鬧喧嘩的北投磺湯歷經政權交替,卻也一直熱到今天,七零年代以前,全台北生意最旺的觀光飯店幾乎都集中在北投公園附近,當時台語片蓬勃發展,愛情倫理劇和社會寫實片經常在北投公園附近取景演出,溫泉鄉的吉他更是傳唱不輟,北投幾乎成了台灣的好萊塢,現在銀光巷進去的半山腰還能看到昔日電影公司留下的背影。
北投公園附近能夠創造這麼多溫泉旅館的傳奇,應該歸功總督府的用心,現在公園裡面的北投溫泉博物館稱得上居功厥偉,它的前身是日治時期1913年、伴隨北投公園同時起造的溫泉公共浴池,大正時期公眾建築特有的和式與歐式混合建築風格,至今還是公園裡面最最愜意的主景。1910年出任台北廳長的井村大吉,當時除了興建這棟公共浴場,還積極建設順著山坡開闢的北投公園,後來井村大吉調往基隆港,北投的地方人士感念他的貢獻,1934年在北投公園裡面塑造了井村大吉的紀念銅像,現在北投公園歐式噴水池旁邊那座孫中山的銅像,大理石基座上面擺的原先就是井村大吉的銅像,日本人換成了廣東人,歷史遺跡被政治人物霸占,寫下了北投另類的朦朧與感傷。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