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30 23:00

種子小學的必修課

連昭慈 李宇承 報導  / 新北市

  談到了教育,2014年12年國教就要上路了,獨尊智育的升學主義,即將走入歷史,均衡發展被視為教育的重要意義,接下來封面故事,我們要帶您前往新北市烏來的種籽實驗小學,這裡早在20年前,就以這樣的教育理念,催化孩子的獨特潛能。種籽小學的必修課只有國語和數學,其他的課程包括單車課、溯溪、野外求生等等,小朋友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和興趣來選修,更特別的是,種籽小學在四年級前,完全沒有學科考試,即便是五六年級,考試也沒有所謂的成績單,因為老師不會用分數來定義學生,相反的,他們希望孩子學到「認識自己」、「克服問題」還有「人際關係」,在這裡,教育有無限的可能,學習更可以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陽光穿透樹梢,灑落在依山傍水、遠離塵囂的新北市烏來區娃娃谷,伴隨著陣陣孩童的歡笑聲,一間迷你小學,就座落在這。上課鐘聲才響沒多久,但是這群蘿蔔頭就往教室外頭跑,難道課不用上了嗎?跟隨著這群孩子的腳步,我們也踏上了探險旅程。鑽進了草叢,踩在舉步維艱的下坡小徑,孩子們各個成了披荊斬棘的小戰士,而隨著潺潺流水聲越靠越近,終於來到了溪邊,沒錯!這堂課的教室,就是這裡。

  脫掉鞋襪打赤腳、徒手挖沙、搬石頭,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自由創作,這一堂課叫做「畫回原形」,沒有課本,沒有理論,也沒有所謂老師和學生的界線。以天地為教室,在山水中取材,就是種籽小學的特色之一,強調自主學習的種籽,必修學科只有國語和數學,而且四年級前沒有學科考試,高年級的學科考試,也不列入學期成績,其他大部分的課程,都是老師自己設計,讓小朋友能像大學生一樣自由選修。

  來到種籽已經17年的婉如老師,這學期她設計了一堂野樸課,要孩子在校園後方搭建秘密基地,一年級的陳映里,就迫不及待要和我們分享他的秘密基地在哪裡。走進這間教室裡頭,大家拿起彩筆,在七等份的圓圈,塗上紅橙黃綠藍靛紫的七彩顏色。再來他們把圓圈剪下來,在圓心鑽孔,做成陀囉旋轉,接著,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彩虹旋轉後在眼前變成了白色,孩子興奮得不得了,透過動手實驗和動腦思考,讓原本生硬的科學知識,在腦袋裡轉化成一個個「原來如此」的驚嘆號。就算是必修的「語文課」也不同於一般學校,面對臺下11歲的五年級孩子,講臺上的老師,不限制標準答案,要大家自己造字當起小倉頡。接著把教室移駕到戶外,誘導孩子循著地上的粉筆塗鴉符號,在腦海中組織串聯成不一樣的故事。

  語文課的老師黃瑋寧,也是種籽實小的現任校長,68年次的她,政大教育系畢業,本身也是一個4歲孩子的母親,九年前來到種籽學苑,她發現這個場域,能給孩子的啟發,遠比體制內小學給得更多。只是,成立19年的種籽實小,目前一學期學費就高達6萬多,加上1萬五千元的交通費,六年讀下來父母要花費將近一百萬,不僅如此,因為遠離市區,往來也很耗時,卻還是不乏認同他們理念的家長,把孩子送來這裡,甚至還為了來種籽就讀,遠從臺北市搬到烏來。

  兩個小孩都在種籽就讀的吳媽媽,小時候在鄉下長大,體驗過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不忍心看到填鴨式教學,扼殺了孩子與生俱來的特質,而她的女兒吳齊心從小二,就立定了人生志向。另外一位外型十分率性的沈媽媽,目前在大學教導舞台設計,回顧自己過去求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應付考試,直到考完大學,才找到人生的熱情和興趣,她只希望孩子早點認識自己。

  不認為學科滿分凌駕在技能滿分之上,是種籽家長的共同點,這一群五十和六十年次的家長,都曾經遭受分數定輸贏和升學制度壓迫,但畢竟種籽是所體制外學校,畢業後還是必須要體制內的國中就讀,家長們也不擔心孩子不適應嗎?種籽的必修課,不在課本上、不在教室裡,而在大自然中,在孩子的腦袋瓜裡,揚棄成績排名的惡性競爭,扭曲孩子的價值和尊嚴,倡導多元發展的12年國教起跑在即,而種籽的多元教育列車,卻早已啟動了20年。從以前到現在,他們看待每個孩子都像是充滿無限可能的種籽,所以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孩子,對他們來說,不單只是教育方式,而是對不同生命包容的態度。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