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7 23:00

高教危機退場機制

連昭慈 李宇承 陳傳霆 報導  / 台北市

  「屏東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在今年2月,宣告停辦,有人形容這是大學倒閉潮的第一槍,今天華視新聞雜誌封面故事,我們繼續要探討的是,既然大家都說大學太多,甚至在少子化的趨勢下,預估未來十年,會有三分之一的大學要倒閉,那麼退場止血,已經是不得不然的選擇!只是誰該退場?該如何退場?退場機制又該怎麼制定?我們深入採訪發現,由於退場涉及龐大的利益糾葛,包括校地、校產該如何處分,還有教職員該如何後續等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校地,讓有些大學明明幾乎招不到學生了,還是堅持要撐下去。今天節目一開始,「高教危機系列報導」第二集,帶您從被遺棄的高鳳數位內容學院開始看起。

  走進大學校園,放眼看去的大學生,有人臉上寫著希望,有人寫著茫然,而你印象中的大學生,是什麼樣子?大學生看大學生,評價也很兩極,因為有考就有學校念,窄門變寬門,導致文憑貶值,學生素質參差不齊。

  想要大學退場看似簡單,事實談何容易。今年2月屏東「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宣布停辦,突如其來的消息,就讓教職員措手不及。背對鏡頭的是高鳳數位內容學院的老師,2月底學校停辦後,教職員頓時丟了工作,更慘的是,從去年五月開始月領一萬度日,被積欠的薪水,現在還得靠自己討回來。高教產業工會秘書長陳政亮,憂心高鳳的退場,不只開了倒閉潮的第一槍,更是開了退場惡例,因為除了教職員,得自求生路,學生也寫信向他訴苦,被教育部和學校棄之不顧。

  大學倒閉潮眼看就要襲捲而來,未來會波及的師生,恐怕不計其數,然而現在更多的大學,不像高鳳說退就退,而是即使經費不足,也要硬撐,因為最大的問題,就在校地,背後牽扯了相當龐大的利益。問題就出在,大部分的私立學校,校地都是由建校董事會出錢買地,所以說什麼都希望退場後,多少拿回一點資金,但私校法,明文規定,私校退場只能轉型成文教或社福機構,否則土地就要充公,等於董事會一毛錢都分不到,要退場,當然興趣缺缺。

  就是因為退場誘因太小,導致很多學校所幸用欠薪、併班來苦撐,前教育部長黃榮村就建議政策鬆綁,提高退場意願,解決燃眉之急。該不該增加退場意願,學者各有主張,但過去教育部依法介入,強制接管的案例,其實不勝枚舉。花蓮大漢工專,因為董事會長期不合,影響校務發展,1989年教育部派任公益董事,強制接管學校。2000年,景文技術學院爆發董事掏空校產的嚴重弊案,教育部依公權力介入,並強制解散董事會。2004年,臺灣觀光經營管理專科學校,因為招生狀況不佳,教育部接管,針對部分類科,進行停招。

 

  抗議教育部放任學校欠薪,去年,永達技術學院的教職員,北上陳情,終於在今年2月,教育部祭出懲罰,勒令永達停召一年,但是這樣的處置,卻引發爭議。事實上教育部在去年也鎖定了,分別六所的公立和私立大學,預計在今年八月完成整併或轉型,在擋不住的大學倒閉潮下,併校是多數學者的共識。大學四處林立,供過於求,加上少子化衝擊,大學倒閉已經是個不可逆的趨勢,只是退場型式牽一髮動全身,怎樣才能把傷害減到最低,確保不會再有下一個師生,淪為退場浪潮下的犧牲品,考驗教育部危機處理的能力。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