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颱風? 吳德榮教你該怎麼看!

又有颱風? 吳德榮教你該怎麼看! | 華視新聞

黃益源 報導  / 台北市

中央氣象局今(26日)指出,菲律賓西方海面的低壓,已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朝西往海南島附近前進,不排除在今天內發展為3號颱風「銀河」,雖然氣象局指出,直接影響台灣機率偏低,但不少民眾仍關心熱帶低壓的發展。對此,氣象專家吳德榮在「洩天機教室」專欄發表一篇「又有颱風?該怎麼看!」文章,教大家如何用最科學的角度來看低壓雲系發展趨勢。(圖片來源/洩天機教室)

【又有颱風?該怎麼看!】

最新衛星雲圖顯示東沙島西南方的低壓雲系,雖然結構依然鬆散,但依據部份電腦模擬(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美國GFS)仍有發展的趨勢,未來成為熱帶性低氣壓或輕度颱風都是可能的。至於其未來動向由最新(24日20時)歐洲 (ECMWF)及美國(GFS)的電腦模擬皆顯示,大約在週三(27日)前後通過海南島及雷州半島一帶,進入大陸。

另外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美國(GFS)亦皆顯示,接近月底之前有一個颱風在菲律賓東方海面形成。至於其未來動向,大致朝西北前進,但由於不同模式模擬之颱風的強度、範圍、結構皆不同,行進過程的導引氣流亦不相同,最終結果當然差異很大。即使是同一個模式,在不同初始資料時間的模擬,結果也會有很大的不同,附圖顯示ECMWF針對8月2日8時的模擬結果,原(23日8時)模擬在東沙島海域,新(24日8時)的模擬則在台灣附近。類似的修正調整會因使用新的觀測資料不斷的進行,理論上時間愈近,模式的誤差愈縮小。因此如果在5、6天前依據某一個模式的模擬,就完全相信颱風將在那裏登陸?是多麼偏差的誤解!

當西北太平洋颱風被命名後,氣象局就會提供5天的預報資料,預報員針對各國模式作誤差校驗,並給予不同的比重,平均之後再做微調,這樣的作業流程也證明,路徑預報誤差明顯優於只憑單一國家的電腦模擬所做的預報。而長期校驗的結果亦顯示,與美、日先進國家相比是毫不遜色的。但即使如此,預報誤差由於觀測資料不足及科學的限制,不但存在且會隨時間擴大,這是要靠觀念的改變,以更週全方式去加強防災,來彌補預報誤差帶來的負面影響,才是正確作法。一味要求更準確的預報,是於事無補的。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