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娟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很多人閒著沒事會喜歡隨便拿支「耳勺」掏耳朵,有些人會用棉花棒、髮夾、指甲等掏耳朵,覺得這樣很舒服,卻不知這隨便掏耳朵很容易損傷外耳道皮膚,把細菌帶進耳道,引發疾病。儘管國內外不少醫學專家都不斷提出勸導、警告,但還是有許多人甚至把掏挖耳朵當成例行公事。
牛津大學耳鼻喉科教授Martin Burton解釋,用棉花棒來來回回地掏耳朵,反而容易將耳垢推入更深的耳內,耳垢堆積到某一程度,會阻塞耳道,不但容易造成耳鳴、影響聽力,也有可能帶來外耳道的黴菌、細菌與病毒,引起耳朵的感染疼痛,如果棉花棒推的更深入,甚至可能造成耳膜破損。小兒科醫生更是對大人以棉花棒幫嬰、幼兒及孩童清耳朵,嚴厲禁止,幼兒耳道未發育完成,更加窄淺,就以專用的細小棉花棒,未必能進行「挖、清」的動作,反而會把所有耳垢推進耳道深處,引起發炎。此外,若是買到品質較差的棉花棒,上面的棉絮極有可能會卡在耳朵裡,一旦滋生細菌,也可能造成更大的麻煩。
醫生建議是定期找耳鼻喉科醫師清耳朵,但如果嫌麻煩,自己掏耳耳朵,一定要做到1、最好用棉棍,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然後耳朵朝下,耳垢可自行滑出,儘量不用指甲、硬質的挖耳器掏耳。2、不要養成挖耳朵習慣,一星期周左右一次便可,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或「油耳」的人,可依情況縮減。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會在說話、吃飯、打呵欠時,隨著下頜運動,藉助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自動被排出。(翻攝read01網)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