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達 報導 / 台北市
為解決台灣少子女化問題,行政院長賴清德今天(16日)親自召開「我國的少子女化對策-0-5歲幼兒教育及照顧篇」記者會,提出擴大公共教保服務量、建置準公共化機制、擴大發放0-4歲育兒津貼等策略,並以持續加速公共化、減輕家長負擔、改善教保人員薪資、穩定教保服務品質及提升幼兒入園率為政策目標,希望藉此提升我國生育率。
賴院長表示,去(106)年台灣新生兒出生數少於20萬人,今(107)年第一季又比去年同期減少2500人,若此趨勢不變,2025年台灣人口將轉趨負成長,2035年台灣總人口數將跌破2000萬人;昨天(15日)行政院提出「新經濟移民法」規劃重點,除可提供產業發展需求人力外,未來所招聘的新經濟人才及人力,也可望成為台灣的永久居民,或根據「國籍法」成為我國國民或公民。但人口增加除經由移民方式外,也要鼓勵本國人民生育,因此今天行政院針對我國少子女化提出政策。
賴院長指出,目前導致台灣出生率低的原因很多,包含適婚年齡有偶率下降及婚育年齡延後、考慮家庭及事業兼顧以及經濟因素等。適婚年齡有偶率下降及婚育年齡延後的問題牽涉很廣,後續政府將持續與社會大眾溝通,研議從制度面改善。有關家庭與就業兼顧問題,行政院已將「幼兒教育及照顧法」送至立法院審議,委員會已審查完畢,目前正待朝野黨團協商,此法授予私人企業更多空間開辦托嬰或互助式幼兒園,幫忙員工照顧小孩,讓家長兼顧就業及家庭。另外,政府也提出友善育兒環境政策,在尊重家長選擇權、保障每個孩子都獲得尊重與照顧,以及無縫銜接的政策原則下,持續加速教保服務公共化、減輕家長育兒負擔,並改善教保人員薪資、穩定教保服務品質,提升公共化與準公共化幼兒入園率(由30%提高到62%),藉此提高生育意願。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也補充說明,他指出台灣人口結構面臨高齡少子化的現象日趨嚴重,婦女總生育率從民國92年掉到1.3人的超低生育率以後,未再回升,去年總生育率也只有1.13人,婦女勞動參與率偏低,去年只有50.8%。主因是育兒的經濟負擔太重、公共化的托育服務不足、婦女難以兼顧就業與家庭照顧、婚育年齡延後,以及婚姻價值觀念改變。政府將透過三項主要策略,讓家庭育兒負擔、婦女勞參率與提升入園率的問題得到解決:
一、提高教保服務公共化比率。將目前公共化幼兒園的比率從30%逐年提高到40%,亦即106年到109年增設公共化幼兒園1,247班。衛福部主管的0-2歲托嬰的部分,計劃將現有9.3%家外專業托育比率逐年提升到20%。
二、讓私幼及私托成為準公共化。凡符合建物安全、教保品質相對良好、教保人力比合格,教保人員薪資達到期待,以及收費讓家長能夠負擔(即家長負擔托育費用在其可支配所得的10-15%,約8,000元至12,000元)之條件者,由政府與其簽訂契約,分攤家長托育費用(即政府分攤家長可負擔的費用與私幼、私托收費間之差額)。
三、擴大發放育兒津貼,減輕家長負擔。現行家中育有0-2歲嬰幼兒,父母至少一方未就業,並未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且綜所稅率低於20%的家長,可以領到的育兒津貼,每名幼兒每月2,500元,每年3萬元。此次擴大發放範圍,仍設定排富條件,但不限定父母就業,且由原本的0至2歲,擴大到0至4歲,讓在家自行照顧嬰幼兒的父母或沒有機會參與準公共化的私立幼兒園家長,可以獲得津貼,展現政府願意與家庭一起承擔照顧嬰幼兒的責任。另為鼓勵多胎次,第三胎的育兒津貼每月加發1,000元。受益情形方面,0-2歲部分,107年8月受益人數將由原來14.3萬人,增加為26.6萬人。2-4歲部分,108年8月起實施,受益對象計40萬人。(行政院提供)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