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新聞】環保vs.利潤 檳榔產業的轉型與重生

華視新聞 黃種瀛 張春峰 周大翔 台中南投報導  / 南投縣

檳榔是台灣農村重要經濟來源,在全盛時期,全台灣栽種檳榔的面積廣達5萬6千公頃,比兩個台北市還大,年產值高達130億,但隨著重大風災帶來的土石流,政府開始檢討檳榔對水土保持的危害,雖然這幾年,政府有輔導、農民轉型改種茶和咖啡,但全台到目前為止,仍然有4萬3千公頃的檳榔園,轉型效果不大。

檳榔是台灣農村重要經濟來源,在全盛時期,全台灣栽種檳榔的面積廣達5萬6千公頃,比兩個台北市還大,年產值高達130億,但隨著賀柏、桃芝等重大風災帶來的土石流,政府開始檢討檳榔對水土保持的危害,雖然這幾年,政府有輔導農民轉型改種茶和咖啡等經S濟作物,但全台到目前為止,仍然有4萬3千公頃的檳榔園,轉型效果似乎不大。

檳榔是許多人工作提神的必備品,全台灣吃檳榔的人口超過百萬人,原住民甚至送禮都送檳榔,在1996年全盛時期,台灣栽種檳榔的面積廣達5萬6千公頃,年產量16萬公噸,年產值高達130億。

但隨著賀伯、桃芝等重大風災帶來的土石流,政府也開始重視檳榔對水土保持的影響,因為全台有七成檳榔種在山坡地,加上淺根特性,容易造成土石崩落,政府從2008年起,推動獎勵砍檳榔樹廢園,轉作其他經濟作物,例如油茶樹、咖啡等等。

農委會水保局監測管理組長 陳重光說:「坡度比較陡的地方種植檳榔的話,那就是超限利用,根據水土保持法的規定就要去裁罰」。

但過了11年,全台檳榔栽種面積,仍然有4萬3千公頃,年產量10萬公噸,年產值114億元,轉型的成效似乎不大。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副組長 黃瑞呈說:「南投的話 103年到106年,辦理廢園的有223.02公頃,最主要是以油茶,然後再來就是我們短期造林樹種」。

即使政府這麼多年來,大聲疾呼水土保持,但種檳榔好照顧,噴農藥也沒有特別規範,吃檳榔的人口又多,「環保」和「利潤」哪個比較重要?問問農民就知道。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