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疫情教我們的一堂課 遠距工作 你我準備好了嗎?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在病毒威脅下,一場最大規模的「在家工作實驗」正在全球各地展開,在家工作可以免除通勤期間的染病風險,避免辦公室的群聚感染,也節省上下班交通時間。

但也有部分企業擔心,在家工作,員工的績效會不會下降?事實上,近年來,歐美有越來越多企業、每週會讓員工至少有一天可以在家工作。

而隨著全球數位化的浪潮,台灣遠距工作的人數也快速增加,如今,在疫情衝擊下,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將出現哪些改變?而遠距在家工作,看似自由自在,實際上卻有不少挑戰,帶您來了解。

拖著行李,走到哪工作到哪,這是Teresa的生活模式,每到一座城市找到落腳的地方,她就能獨立搭起她的工作室。

遠距工作者Teresa:「遠距工作我已經做2年快3年了 ,然後內容就是製作很多的英文教學影片。」

遠距工作者Teresa:「老實說,我真的為了工作不需要接觸任何的人,當然就是很孤獨,就是沒有同事,好處就是我可以自己調配我自己的時間,譬如說我今天想在咖啡館,我就在咖啡館工作,我想要待家裡我就待家裡,就是很自由,在家工作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很容易分心 ,沒有人管你 ,就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所以今天如果我聽一首歌,我覺得我很感動 ,我就開始聽那首歌,可能一個小時就過了,我不需要工作就是工作,回家就是放鬆,其實我不需要,我很我還滿享受我的工作 ,我不介意我每天都工作,其實我也過著每天都工作的日子。」

朝九晚五,週休二日,在Teresa的生活中已經沒有界限,工作就是生活,沒有上下班,甚至打破辦公室的空間束縛,一台筆電行走天下,兩年多來,她邊工作邊旅行已經走遍好幾個國家,她是數位游牧民族,在任何一個地點都可以遠距工作,看在每天趕著進辦公室打卡的上班族眼裡,羨慕嗎。

創科資訊公司員工Kent:「對我來說是夢中完美想要的。」

坐在辦公室框架內的人,想像框架外的遠距工作自由自在,台中這家新創公司,有兩個員工是台北遠距工作者,框裡框外不同的工作型態會不會產生衝突。

創科資訊工程師主管Silas:「跟面對面其實是沒什麼差別,唯一的差別就是我們可能看不到表情,有時候我們開會可能不會開攝影機。」

雖然遠距工作,每週四Silas和另一位同事得一早七點從台北搭高鐵到台中開會。

創科資訊工程師主管Silas:「透過這樣的機會可以跟團隊有些軟性的溝通,甚至一些鼓勵或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們會希望可以面對面地談,因為如果是類似這種的溝通,遠距的話通常效果是有限。」

Silas是工程師主管,一週只和團隊見一次面,平時透過開會視訊軟體zoom遠距指導,老闆放心這樣的管理嗎。

創科資訊公司總經理Kyle Lin:「我們要管理的是團隊的共同目標,就是管理事情不管理人,以往比較傳統的工作方式,是對公司來講,我們要知道每個人每天出缺勤的狀況,他什麼時候請假,各種的,如果跟遠距工作者合作的話,我們比較強調的會是已經大家約定好的目標,是不是有辦法把它完成。」

Kyle身為新創公司老闆重視的是結果有沒有達成目標,至於工作過程的酸甜苦辣,他最能體會,因為他也是長年的遠距工作者,經採訪小組溝通,Kyle同意我們拍攝,一窺他在家工作的實況。

Lala vs. Kyle 夫妻:「小孩有一些臨時狀況,如果就是我覺得在時間的調度上來講,他的方便性會好非常多,我太太的意思是說,因為在家工作的話,比如說小孩接送的時間,我可以負責去做接送,你會樂意當這樣一個彈性人嗎,其實嚴格講起來如果在很忙的話,這是很容易工作需要被中斷。」

Lala vs. Kyle 夫妻:「她有時候想要我理她的時候,她就會跑進房間找我,這時候如果我真的很專心在工作的時候,我會很下意識說不要吵我,她其實很無法接受,對,我會無法接受,如果真的要專注工作可能會先講好,這段期間可能房間門會先關起來,耳機戴上就變成是一種默契,對,我打開門看到他是那個狀態,我就自己默默的關起來。」

在家干擾多就會延長工作時間,甚至舒適的沙發都會干擾工作心情,遠距工者周佑良:「遇到瓶頸在家裡就會想要去放鬆,在這裡就不會。」遠距工作者鄭郁霖:「可能一放鬆就停不下來了,遇到瓶頸在家裡就會想要放鬆,在這裡就不會,可能一放鬆就停不下來。」

正因為需要工作專注,近年來愈來愈多共同工作空間在都會區快速成長,遠距工作者可以有辦公室茶水間的輕鬆,有共同的辦公室設備資源,更重要的是,在這裡不再是單打獨鬥。

遠距工作者鄭郁霖:「像這邊就有像各領域的高手,有時候互相聊天,會得到很多不一樣的,或是我們做專案,需要不同領域的人協助的時候,這裡就有很多高手。」

鄭郁霖擅長IT資訊技術,周佑良是工業設計師,洪敬哲則是日商在台灣的員工,他們三人來自不同的公司,卻是每天一起工作的「類同事」。

遠距工作者洪敬哲:「公司在日本,但是在台灣還是有一個地方,可以有同事的感覺。」

遠距工作者在台灣版主劉艾霖:「(遠距工作)這一年的時間就是成長1.4倍,尤其是這幾天這六個月,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幾乎每天都是10人以上,20人、30人申請(加入社團)。」

遠距工作的人數快速成長,想要在雲端遊刃有餘,順利接軌公司或是客戶,還得不斷充電,學習數位專業能力,譬如內部專案,使用Trello管理,討論對話,除了line之外,外商偏愛Slack,或微軟推出的Teams,遇到視訊會議,連接Zoom,甚至還有VR vive,更是可以讓人進入虛擬的3D辦公室。

記者 vs. HTC員工:「Hi你好,我在台中,請問你在哪裡,我人在新店辦公室 ,初次見面你好你好。」

根據市調機構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和求職網站FlexJobs研究分析發現,2005∼2017年美國遠距工作成長比例高達159%,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更是倍數成長當中,如果疫情結束之後,部分的遠距工作仍會持續進行,成為常態的原因,主要有三大關鍵,第一個,氣候變遷,遠距工作將成為企業掌控風險的需求,關鍵二,全球數位化的工作增加,年輕世代會更愛自由多元的工作型態,關鍵三,減少經營成本,在美國,透過在家工作方案,每人每年可省下成本達11000美元,大約台幣33萬元,而在台灣多數是中小型企業也能省下成本嗎。

創科資訊公司總經理Kyle Lin:「在台灣的話,因為其實現在普遍台灣的薪資行情不高,所以人事成本要降低,這個比較會困難一點,我們會更加把重點放在產能的提升上,就是因為遠距工作這件事,它可以減少很多通勤的時間,通勤時間減少,自然就會有更多的時間跟體力留在專注工作這件事。」

雲端辦公正在改變傳統辦公室,當企業亟思順應數位潮流時,卻仍有傳統思維 法令跟不上腳步。

遠距工作者在台灣版主劉艾霖:「假如說你去公司上班會有打卡,你沒來就可以解雇你,公司有這個立場,可當遠距之後,如果你真的沒上班,他要怎麼去做這件事,公司會擔心,因為法律其實也沒跟上。」

公司的擔心,直接影響員工申請遠距工作的福利,根據遠距工作社團的觀察,勞資關係最常糾結在薪資打折扣。

遠距工作者在台灣版主劉艾霖:「大家對這工作有很多誤解,比如說,你在家很可能會偷懶什麼的,所以他們會想用打六折打八折的方式砍你的薪水。」

不信任感將勞資關係推得更遠,遠距工作者自救,不被放逐的秘訣,在於提升自我價值。

遠距工作者Teresa:「沒有人在後面拿著鞭子,沒有人在督促你,你要督促你自己。」

創科資訊公司總經理Kyle Lin:「工作者他的一個責任感,這是我們決定他能不能遠距工作,跟我們合作的一個重要的評斷的點。」

遠距工作看似自由自在的表象底下,更多的是自我要求的嚴謹態度,耐得住寂寞,把持不放縱,如期交出亮眼的工作績效,在人才全球化競爭的時代,即使再遠的距離,都能讓人看見你的亮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