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緬懷音樂教父 音樂創作先驅 許常惠故事

連昭慈 採訪/撰稿 施幼偉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疫情當下音樂最能療癒人心!今天帶您來了解的是音樂家許常惠的故事。早期,台灣許多民歌沒有文字也沒有樂譜,時間久遠就免不了失傳。已故的音樂家許常惠,在世時,從1964年開始,就走入田野進行民歌採集運動,將台灣原始的聲音、錄音保留下來,並推上世界舞台。例如,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阿美族歌手、郭英男所演唱的「飲酒歡樂歌」。帶您來認識許常惠這位民族音樂的推手、藝術文化的守護者,同時也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台灣音樂教父。

旋律悠揚輕快又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桃花姑娘,在台灣國樂團的演奏之下,熱情洋溢、氣勢磅礡。鋼琴家陳介涵鏗鏘細膩的琴聲,融合中國古典樂器協奏出的 百家春,以十段自由變奏的方式創作而成,節奏由慢而快,由弱而強,引人入勝,這是2019年底在台灣戲曲中心舉辦的民族音樂推手許常惠教授紀念音樂會。兒童組曲、桃花姑娘、百家春、葬花吟,等膾炙人口的樂曲,創作者都是台灣一代音樂宗師許常惠,他也被譽為台灣音樂創作的先驅,在台灣的藝術領域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1929年許常惠出生於彰化,10歲時到日本留學,主修小提琴,20歲時從師範學院音樂系畢業,25歲更遠赴法國深造,常年浸淫在音符樂聲中,形塑了他對音樂的深厚素養和獨到見解。1960年許常惠更首開個人作品發表會的先例,隔年,開始投入民族音樂的維護工作,1964年他35歲時更啟動了空前盛大的 民歌採集運動,對於音樂文化的保存不遺餘力。這場對於民間音樂史無前例的調查、採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蒐集近三千首台灣山地與平地的傳統歌謠,開創了台灣民族音樂學的研究之路,許常惠更將採集到的民族音樂,作為創作現代音樂的泉源,透過民歌採集他更直接和間接發掘了多位民間藝人,像是陳達、李天祿和歌仔戲國寶廖瓊枝。

2001年許常惠因為腦瘤病變與世長辭,享壽72歲,但他在台灣音樂界留下了巨大深遠的影響力,有中研院第一位戲曲院士稱號的曾永義,雖然比許常惠小了12歲,但兩人情同手足,也一起完成了許多文化事業,說起許常惠這位老大哥,曾永義話語間盡是尊敬和思念。曾任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校長的鄭榮興,也是許常惠的學生,他們家族的 陳家班北管八音團 ,也和許常惠有很深的淵源。許常惠生前更敦促政府重視民間藝人以及民族音樂與技藝的傳承,促成頒發薪傳獎,並不斷整合領導亞太地區的作曲界,與國際樂壇交流,更致力於著作權的捍衛。

阿美族原住民郭英男生前演唱的飲酒歡樂歌 ,是大家非常耳熟能詳的原住民族歌謠,也是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主題曲,這首歌曲讓台灣民間傳統音樂風靡全球,而把這首歌曲推上世界舞台的幕後推手,也正是音樂教父許常惠。紅極一時的歌曲 橄欖樹,作曲者李泰祥也是許常惠的學生。許常惠是民族音樂的領航者,更是台灣音樂創作的開路先鋒,一生作育英才無數,藝術文化維護是他畢生的職志和使命。一代音樂宗師許常惠,過世近20載,至今他對國內音樂文化發展和影響仍有著重要貢獻,也為後人樹立了良好的典範。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