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先驅 台灣音樂教父許常惠的故事

連昭慈 採訪/撰稿 施幼偉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來看台灣音樂史上的經典人物!已故的音樂大師許常惠,從1964年開始進行「民歌採集運動」,透過地毯式的田野調查,把許多台灣原始的聲音錄音保留下來。許常惠還有「台灣音樂教父」之稱,是民族音樂和藝術文化的守護者。現在透過他的音樂,帶您認識這位,對台灣樂壇貢獻良多的許常惠教授。

旋律悠揚輕快、又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桃花姑娘》,在台灣國樂團的演奏之下,熱情洋溢、氣勢磅礡。這是2019年底在台灣戲曲中心舉辦的「民族音樂推手-許常惠教授紀念音樂會」。

《兒童組曲》、《桃花姑娘》、《百家春》、《葬花吟》等膾炙人口的樂曲,創作者都是台灣一代音樂宗師許常惠,他也被譽為台灣音樂創作的先驅,在台灣的藝術領域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中研院院士曾永義:「他是個音樂學者、作曲家、音樂領域的開拓者、藝術文化的守護者,可以說是近代的音樂大師。」

1929年許常惠出生於彰化,10歲時到日本留學,主修小提琴,20歲時從師範學院音樂系畢業,25歲更遠赴法國深造,常年浸淫在音符樂聲中,形塑了他對音樂的深厚素養和獨到見解。

1960年許常惠更首開個人作品發表會的先例,隔年開始投入民族音樂的維護工作,1964年他35歲時更啟動了空前盛大的「民歌採集運動」,對於音樂文化的保存不遺餘力。

台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系主任游素凰:「在1960年代的時候,他跟從德國留學回來的史惟亮教授兩個人,就共同組成一個團隊,進行很大規模的民歌採集這樣的大規模的活動,可以說是從東部從西部,地毯式地去採訪去錄音。」

這場對於民間音樂史無前例的調查、採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蒐集近三千首台灣山地與平地的傳統歌謠,開創了台灣民族音樂學的研究之路,許常惠更將採集到的民族音樂,作為創作現代音樂的泉源,透過民歌採集他更直接和間接發掘了多位民間藝人,像是陳達、李天祿和歌仔戲國寶廖瓊枝。

歌仔戲國寶廖瓊枝:「他是學習西洋音樂,但是他返回來照顧我們本土的音樂,像他一直在推動本土音樂,比如說山地歌啦,或者是民謠啦,台灣民謠啦,以前的流行歌啦,歌仔戲啦這樣,我真的很感動。」

一代音樂宗師許常惠,過世近20載,至今他對國內音樂文化發展和影響仍有著重要貢獻,也為後人樹立了良好的典範。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