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原紘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12)日證實國內新增2例本土新冠病毒(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病例,桃園一名醫師與其女友護理師遭感染,為案838與案839。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就在臉書上談到這次感染的事件,他說,以前在急診室裡面對高傳染力的新興感染症時,最危險的步驟,其實就是離開時卸下全身防護裝備時,內心都承受巨大的壓力和恐懼。
負壓隔離病房 卸裝備時最危險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今日凌晨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上分享,根據以前在急診室面對高傳染力新興感染症的經驗,照顧病人過程中最危險的步驟,就是離開負壓隔離室要卸下全身防護裝備時。
謝宗學說明,此時已經接觸過病人,防護裝備的外表很有可能沾有病毒顆粒,脫卸裝備的順序格外重要,除非極度熟練,最保險的作法是依照牆壁上貼著的脫卸流程海報,一步一步按圖索驥依序執行脫卸動作,才能確保防護裝備表面的病毒顆粒不會和人體接觸。
謝宗學坦言:內心壓力和恐懼巨大
謝宗學強調,脫卸裝備的流程繁瑣,若多次進出負壓隔離室,相當考驗醫護人員的毅力,過程中只要稍有不慎,病毒顆粒就有機會沾到身上,所以我每次在脫卸裝備時,內心都承受巨大的壓力和恐懼。
謝宗學指出,照護的基本原則是盡量減少進出負壓隔離室的次數,他坦言,困難的是,如果病人病情危急或反覆變化,真的很難減少進出負壓隔離室的次數,醫護人員將反覆承受風險,染病的機率將隨著進出的次數增加而上升。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