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雅 宋佾璋 報導 / 台北市
桃園醫院群聚感染事件人心惶惶,也讓各界再次檢討起,院內感控措施和防火牆圍堵的SOP流程。國內醫師認為,第一時間匡列採檢和隔離的對象範圍不夠廣也不夠快,才會造成確診個案還能到處趴趴走,增加社區的風險。雖然指揮中心事後啟動回溯註記,擴大隔離對象,但回溯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困難,疫情的變化還要持續觀察。
又是名產店,又是速食店,甚至還有人來人往的市場,這些因為桃園醫院群聚感,而染確診的個案足跡遍布桃園各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說:「表示說我們對於,親密接觸者定義可能要注意,因為在院內感染發生的時候,他不只是面對面的發生的面對傳染,還有說如果是病毒汙染了醫院的環境,那經過間接接觸傳染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簡單來說,時間倒序,如果當初在第一時間,就把案838確診醫師,所有工作接觸對象,和這些醫護人員的家人全部匡列,是不是就能降病毒對社區的衝擊?
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說:「他診療不是只有針對那個插管的病人而已,他會去接觸到很多病患,而且會接觸到裡面的醫護人員,那這一點是我在想,指揮中心可能比較輕忽了一點。」
醫院是高風險地區,每個環節都得要靠著醫師的警覺心,不只是照顧患者時嚴守SOP,更有自己對健康狀態的察覺,尤其新冠病毒初期症狀不明顯,一不小心就會讓小細縫成了大漏洞。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說:「新冠病毒的感染尤其在初期的時候,超過一半的人是沒有發燒的,只要你有接觸的一個問題,即使是簡單的咳嗽流鼻水,都要趕快去做採檢。」
雖然指揮中心後續加強回溯,積極補上可能的漏洞,降低社區感染風險,但專家認為,回溯還是有一定程度的難度,疫情的整體變化,還是要持續觀察。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