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疫苗變萬磁王?醫師笑揭真相:油性皮膚+摩擦力...

打完疫苗變萬磁王?醫師笑揭真相:油性皮膚+摩擦力... | 華視新聞
有網友表示打完疫苗出現磁力,醫師發文闢謠,指出「汗垢加上皮膚彈性」產生摩擦力就能吸附物品。(合成圖/翻攝自臉書Icu醫生陳志金、資料照片)

朱培妤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日前網路上出現不少民眾表示,自己在施打完COVID-19疫苗之後疑似出現「磁力」,可以吸附鐵製湯匙、叉子等情況,引起軒然大波;而昨(11)日指揮中心疫情記者會上有媒體問及此事,發言人莊人祥也在乾笑後回答,「有可能他們先前就有這樣特殊的磁力,此現象目前還沒辦法解釋」,再度掀起討論。對此,今日有醫師在臉書發文解釋這樣的現象,提到「只要符合油性、彈性皮膚以及摩擦力,就能達到吸附狀態的條件」,也再度強調,「COVID-19疫苗不會含磁吸物」。

打完疫苗有磁力?重症醫揭「吸附狀態」真相:油性皮膚

針對網路上流傳,「打完COVID-19疫苗出現磁力」的情況,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闢謠,他表示,自己收到相關問題和照片,一看到圖片就笑了出來,「那是假訊息啊」,並且解釋為何會出現能吸附鐵製品的情況;黃軒指出,號稱身上有磁性、可以吸任何東西的人,他們的皮膚通常為彈性皮膚、油性皮膚,「我們所有哺乳動物,都有分泌一些稱為皮脂的油性、蠟狀物質的腺體,有些人可能會分泌很多皮脂,只要不洗,這些油垢也就可能會黏在皮膚上」。

黃軒說,異常黏稠或濕冷的皮膚,再加上彈性皮膚,容易使物品在人體皮膚表層產生摩擦力,物品就不容易滑下而形成「吸附狀態」,當一個物體放在皮膚上時,彈性豐富的皮膚會在物體周圍稍微貼合易產生摩擦係數,幫助物品維持在原位,「這就是為什麼那些號稱稱『萬磁王』的人,總是將物體放置在裸露、平滑且彈性的皮膚上,剛好利用這些皮膚特性,產生『吸附』假象」。

疫苗不會含磁吸物!黃軒:群體免疫力比磁力更有效抗病毒

他說明,「吸附能力完全出於摩擦」,放置在身體上的物體和皮膚的接觸面,通常具有光滑的表面(如金屬或玻璃),因為這些表面才具有大量的表面積抓住摩擦力,其次,黃軒點出,「所謂的『萬磁王』總是略微向後傾斜(無論他們是否有意識地意識到這一點)。這是為了不使所產生的皮膚摩擦力,因地心引力產生的重力受到抵消,這樣物品就會掉落地上了」。

最後他也強調,COVID-19疫苗不會含磁吸物,COVID-19疫苗都不含鐵、鎳、鈷、鋰或稀土合金、微芯片、微電子、石墨烯、納米線或電極;作為mRNA 疫苗的Moderna和Pfizer疫苗含有mRNA,大部分含有脂質、鹽、糖以及(在Moderna的情況下)酸和酸穩定劑。而強生疫苗含有酸、鹽、糖和乙醇。黃軒也說,我們需要的是群體免疫力,「我相信在COVID-19 的大流行下,群體免疫力比『萬物磁力』更有效對抗病毒」。

此外,ICU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也在臉書貼出手臂吸附湯匙的照片,發文寫下,「打疫苗能不能增加磁力?打疫苗會不會增加魅力?我是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打疫苗以後可以增加『保護力』」,並提到沒打疫苗的情況下,也可以吸住湯匙,「只要有點黏的皮膚、再靠上肌肉的紋路就可以了,到底相信磁力的人,是比較想打?還是比較不想打?」

醫師發文闢謠。(翻攝自臉書Icu醫生陳志金)
醫師發文闢謠。(翻攝自臉書Icu醫生陳志金)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