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冷氣要開窗」讓他傻眼:沒環保意識? 環保局解釋開窗原因

「開冷氣要開窗」讓他傻眼:沒環保意識? 環保局解釋開窗原因 | 華視新聞

林彥廷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炎炎夏日,不少人都會打開家中冷氣來降溫,曾有網友發文指出,他在學校上課時,發現同學打開冷氣後卻沒有關窗戶,向老師反應後卻得到「會很悶」的回應,讓他痛批「到底有沒有一點環保意識啊」,貼文曝光後,多數網友都不挺該名網友。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也曾發出新聞稿建議,民眾使用冷氣過程中應適時開窗通風,開啟每扇窗戶至少15公分,並以對角、對向窗戶開啟方式為最佳通風方式讓室內空氣與外面的新鮮空氣流通。 

一名網友曾於Dcard上發文指出,上課時發現同學開了冷氣沒關窗戶,跟老師反應,老師竟然說關了會很悶,於是原PO直接回應「很不環保」就還是關了,之後上課窗戶本來關著,但老師竟然主動叫同學把「窗戶打開」,讓原PO相當不解,「到底?開冷氣關窗,開窗關冷氣,這道理很難懂?到底有沒有一點環保意識啊。」

貼文曝光後多數網友並不挺,留言表示「窗戶會開一些些吧,想要涼涼又想要保持空氣流通」、「那是學校規定要留縫,但不用留太大」、「冷氣是室內循環...怎麼會覺得開冷氣就不會悶...」等。

嘉義市環保局曾發出新聞稿表示,冷氣空調為家戶不可或缺的民生必需品,但在使用過程中若未適時進行通風換氣,長時間處於密閉通風不良的環境裡除了會降低工作或學習效率外,更易引起頭暈、胸悶及過敏反應等各類人體不適症狀,因此在冷氣空調使用上需適時進行通風換氣,以維護良好室內空氣品質。 

保護局提到,民眾常誤認為冷氣具有通風換氣的功能,但實際上冷氣(分離式、窗型或箱型)只有進行室內空氣冷熱交換的內循環,沒有外換氣及排氣,管線內流動的不是空氣而是冷媒。因此,除非有開窗或開門讓新鮮外氣與室內空氣進行交換通風之動作,否則室內二氧化碳及髒空氣將持續累積。

保護局說,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現為環境部)訂定之室內空氣品質標準,二氧化碳8小時平均濃度值須小於1,000ppm,而環境中二氧化碳的背景濃度約在400ppm左右,過高的二氧化碳濃度將導致頭痛、嗜睡、反應力變差、倦怠等症狀發生。保護局指出,當在冷氣房內有時感覺昏昏欲睡,可能就是因為室內空氣未適當通風換氣,導致二氧化碳濃度蓄積過高所致。

對此,環保局建議,民眾使用冷氣過程中應適時開窗通風,開啟每扇窗戶至少15公分,並以對角、對向窗戶開啟方式為最佳通風方式讓室內空氣與外面的新鮮空氣流通;若室內僅有單面或單側窗戶,也建議可搭配循環扇使用來加強室內外空氣流動。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