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股市把脈

張世輔 杜廣奎 報導  / 台北市

  這個月上旬,國內的股市爆發了洪福證券違約交割案,總違約金高達七十億,一連幾天股市重挫了一千點,投資大眾損失慘重,而十多位立法委員對此案表達高度的關切,也使得洪福案成為一齣,反映了國內金融政治橫行的大鬧劇。目前,洪福案正由檢調單位深入的調查當中,那麼今天就要從洪福案來檢視國內股市的沉痾,值得投資大眾關切。

  走進位於忠孝東路的這家號子,人氣鼎盛,川流不息的買家趕著看盤出手,他們絕大多數都是洪福風暴下的犧牲者,不過,在這一刻的激情中,洪福事件已經被拋到九霄雲外,好像沒有發生一樣,投資人又開始打聽績優股和主力股的動向,以便重新來過,在活絡的人氣中,另一波股市風暴正悄悄醞釀,只是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發,到底投資人從洪福案中學到了什麼呢?

  國內高達94%的散戶,在缺乏專業經理人的協助下,迷信跟主力、搶短線、賺差價的法則,因此很容易被主力套牢,而號子裡謠言耳語滿天飛,一有風吹草動,投資人往往一窩風跟著主力搶進,不但助長了投機歪風,也讓自己血本無歸。

  股票市場只要散戶多,主力就不會放棄任何炒作的機會,分析歷次違約案不難發現,主力結合金主和券商,一起炒作謀利,慣用的是養、套、殺的手法。在急漲的過程中,主力會散發各種利多的消息,吸引投資人上勾,然後在波段式炒高的過程中,將投資人套牢,最後主力居中殺出獲利,洪福案雖然是一個炒作失敗的案子,不過仍有部分投資人不幸中套,損失慘重。

  目前股市五百萬個開戶數當中,到底有多少人頭戶不得而知,不過洪福案中,華國股票能從三十多元炒到四百多元,人頭充斥是主因,主力以人頭買空賣空,製造利多假象,令人不齒,而券商沒有做好徵信工作,以杜絕人頭,也難辭其咎,當然主管機關的查緝工作也有待加強。

  以往股市中,金主、主力、券商和民意代表是分屬不同的有機體,依利益而結合,不過,現在這四者卻成為同一個人或是同一集團,因此利益的奪取更為集中和龐大,從省議員炒作三商銀股票,到華隆集團炒作華國股票,都是這種政商利益體的代表。華隆集團人脈廣、實力厚,他們不但能左右股市政策,更能掌握利多消息,民國八十一年厚生案爆發之後,很多人就已經預測,華隆集團會再度在股市翻雲覆雨,可是盲目的投資人,仍然的一味跟進,令人不解。

  百分之六的法人和基金投信,在專業和理性的判斷下,原本是最能掌握市場的一群,並具有穩定股市的機能,不過洪福案中,許多國內投信不但一窩風跟著炒股票,更在市場散布謠言,造成股市重挫,據傳十月八日鄧小平死亡的謠言,就是由投信惡意傳出,使得股市大跌405點,難怪行政院長連戰下令要嚴處造謠者。

  相較於本國法人和投信的異常表現,洪福案中,外國法人卻一本專業,理性判斷,他們逢低買進,對安定股市有很大的幫助。改革股市交易和交割制度的口號,已經喊了許多年,不過洪福案爆發之後,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如何從減低信用擴張,縮短交割時間,和立法採用集保和劃撥制度等措施改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如此,才能減少違約案的發生,保障投資人的利益,此外,新的股市監視制度也應該有效落實,根據證券交易所表示,他們在十個月前就發現華國股,有交易異常的現象,並多次提出警示,不過,還是無法遏阻違約案的爆發,證管會有必要檢討改進。

  洪福案爆發後,政府適時發表鼓勵投資人信心的談話,原本無可厚非,不過,某些黨政人士道德勸說法人進場護盤,使得股市大漲三百七十點,讓逐漸走上自由開放的股票市場,蒙上「人治」的色彩,對廣大的投資人有不利的影響。

  從以上的觀察不難發現,洪福案雖然像過境的颱風,已經風靜雨停,不過卻留下滿目瘡痍的景況,亟待整頓,如果我們不能從結構面和制度面來謀求改善,下一個洪福案隨時可能發生,當然投資人也應該在這次事件中,學習正確的投資觀念,才不會深陷在金錢追逐的迷障中,無法自拔。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