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讀懂金融時報 通貨膨脹縈繞不去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18)日要為您導讀的是《倫敦金融時報》的全球社論,探討的是2022年,低利時代的結束以及通貨膨脹的持續,來聽聽丁學文怎麼說。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倫敦金融時報》,最新的一篇全球社論,它的標題寫的是,通貨膨脹的型態變化,然後特別在副標題提醒,全球的央行尤其是FED,不要對於準備執行的,比較嚴厲的一些貨幣政策放鬆,文章為什麼這樣講?

文章一開始就提到,英格蘭銀行最近宣布,他覺得通貨膨脹的高點會在4月份出現5%,然後就慢慢回緩,ECB歐洲央行的執行委員,伊莎貝爾來自德國的她也特別強調,其實歐洲通貨膨脹的壓力,在今年第一季可能會慢慢舒緩,美國FED的財政部長葉倫講的就比較模糊,她是說美國的通貨膨脹頂點,應該在第一季左右,會慢慢地紓解,如果上面這些論點都是對的,那代表說2022年的通貨膨脹,有可能會從高點慢慢緩解。

說法當然很多種,很多的說法是說,去年造成我們通貨膨脹的陰影,包括供應鏈還有航運的堵塞,在今年第一季、第二季有可能慢慢緩解,還有一個是,國際清算銀行,特別提到的長鞭效應,就是說因為去年需求突然暴增,很多的企業不得不增加庫存或加大生產,這種所謂產能過剩的情況,在今年可能會產生長鞭效應,這樣的情況就會造成了通貨膨脹沒有那麼強。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經濟學長期以來的不好的習慣,就是說你因為是一個比較基期,大家知道2020年的基期不好,可是2021年整個起來之後,其實可能今年的通貨膨脹數據,就不會像去年那麼高,去年其實美國預估通貨膨脹是5.4%,今年預估就只有2.6%,所以你會覺得,通貨膨脹開始往下走。

不過在《倫敦金融時報》裡面,又特別提醒我們預期心理,我一直強調,通貨膨脹最可怕的是預期心理,現在雖然各國央行看到,他們本來預期的通貨膨脹,是暫時的情況慢慢實現,不過一般人民,對於通貨膨脹的預期越來越強,在這種預期心理的驅動之下,其實會迎來通貨膨脹,另外一個令人煩惱的情況。

所以《倫敦金融時報》特別在社論裡面提醒所有的央行官員,你不要因為通貨膨脹的數據,有稍微往下走,就放鬆你本來要執行的緊縮計畫,該執行的緊縮計畫,你還是要堅持去做,因為通貨膨脹只是換了一個不同的型態,繼續帶給我們不同的困擾,以上就是《倫敦金融時報》想跟我們分享的,有關它社論的觀點,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