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讀懂倫敦金融時報 看明年升降息

綜合報導  / 歐洲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28)日要為大家導讀的是《倫敦金融時報》的全球社論,社論指出英國、美國和歐洲的央行,面對通貨膨脹,選擇了不同政策因應。為什麼會這樣?來聽聽丁學文的說法。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日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倫敦金融時報》最新一篇全球社論,他的大標題寫得非常直白,在應對通貨膨脹威脅上的分歧,然後他特別針對了英國、美國,還有歐盟的央行(ECB),在採取不同的做法的同時,他覺得其實基本上還是合理的。

文章一開始就特別提到,其實美國FED在12月15日,已經公開宣示,他要加大他的縮減購債的計劃到300億,甚至在明年他暗示要升息3次,而英國在同時間馬上也宣示要升息,可是歐洲央行採取不同的做法,歐盟央行他確實宣示,在明年3月之前,原先宣示的QE計畫要暫停,可是在明年3月之後,他還是會持續加大資產購買的計畫,甚至把資產購買的時間往後延長,保持一個動態隨時去調整。

通貨膨脹的一個變化,《倫敦金融時報》認為,這3個央行,不管是英語系,或者是歐盟區的做法,基本上是合理的、有意義的,為什麼這樣說?大家如果去注意的話,其實這3個地區的通貨膨脹率是不一樣的,英、美、歐3地通膨率不同,央行應對不同,英國4%,美國最高4.9%,可是歐盟區只有2.6%,而且歐盟區在今年早些時候,還被大家認為,有可能會走上日本的deflation,通貨緊縮的陰影,所以其實大家可以從這裡面看到,3個央行異口同聲,都覺得明年下半年通貨膨脹可能會慢慢地減少,可是他們在應對經濟活動的情況下,其實是採取了同樣的方式。

大家要知道,隨著不確定性因素越來越多,央行也很為難,你如果很積極、變來變去,很多人會說你猶豫不決;可是你如果不動如山,大家又會說你不可信,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央行。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因為明年確實還有很多不知道的因素,尤其像Omicron, 我們也不知道它到底毒性跟傳染性有多強,在這種情況之下,《倫敦金融時報》認為,不管是美國的FED、英國的英格蘭銀行,甚至歐盟的ECB,在現在採取這樣的動作,有點像是動態的調整狀態,基本上還是滿有道理的。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有關《倫敦金融時報》,對全球大型央行動作的一個評論,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