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讀懂金融時報 中國風險舉世警惕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30)日要為大家導讀的是《金融時報》社論,探討這次台海危機,帶給全球跨國產業的衝擊,尤其是中國的風險因素,還有歷經疫情和烏俄戰爭等等,一連串的打擊之後,已經成為不可規避,需要即刻改變產業布局,分散風險的警鐘。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我今天要跟大家談的議題,是倫敦《金融時報》最新的全球社論,這篇文章我個人也很喜歡,因為它的議題就下得非常直接,而且我想生在台灣的人會非常有感。

它的大標題寫的是,跨國企業尤其西方世界越來越明白中國風險的存在,補充標題特別告訴我們,其實最近台海危機的升級,讓很多的跨國企業開始了解,他們必須加大風險敞口的關注度,還有趕快搬出應急策略。

這是什麼意思,我想大家都同意,過去2年半,從疫情爆發到今年的俄烏戰爭,甚至最近因為裴洛西來訪台灣,造成了台海危機,對很多企業來說除了措手不及,更是感覺到過去認為離我們還很遠的風險,原來轉眼之間就會來到我們的眼前,這對很多企業來說,其實是很難想像的。

因為大家回頭看,從2001年中國進入WTO,全世界就按照全球化的運作軌跡,在運作全球的供應鏈,可是在這一次,從疫情爆發的斷鏈,到俄烏戰爭之後,我們看到整個歐盟的能源危機,其實讓大家都開始關注到,還有企業被要求撤出俄羅斯的情況。

大家就會開始想像,現在全世界高達90%以上的晶片,它的製造是集中在台灣,如果一旦台海之間發生風險,對於企業來說要怎麼運作,而且它帶來的後面的後果,可能比俄烏戰爭來得更嚴重,這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其實是很難以想像的。

因為事實上,如果比較了解全球產業變化的人都知道,早在2018年川普還在任的時候,對於中國就有很多的措施,包括提高關稅來壓制它的產業變化,因為在後冷戰時期,中國確實是美國最擔心跟謹慎的對手,可是在供應鏈撤出中國,經過了3年多之後,發現其實沒有那麼容易,所以這一次的台海危機,站在台灣,或許我們覺得影響不大,可是對於全球的跨國企業來說,會有3個影響。

首先站在CEO的層次來說,他會開始思考,如果他的獲利或者是收入大部分來自中國或台灣,他肯定要思考,如果碰到跟俄烏戰爭一樣,我要怎麼撤離這些中國跟台灣之間的風險,我要怎麼去避免。

站在投資人的角度他也會開始要求,很多的跨國企業,關於地緣政治的資訊必須要揭露,可是更重要來說,對於很多跨國企業,尤其西方世界的董事會,他會開始要求企業要制定一些應急的措施,還有分散風險的措施,而這些事情,對於已經習慣全球化運作的台灣企業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變局,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又要有什麼樣的態度去應對它。

我想倫敦《金融時報》這篇文章,確實給了我們一些提示,對於全世界疫情過後俄烏戰爭,9台海危機之後的全世界產業變局,我們必須提早做好準備,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有關全球產業角度的地緣政治應對方案,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