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金融時報」的全球社論,雖然最近幾個關鍵的經濟數據顯示,通膨似乎已經見頂,物價上漲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減緩,但「築底反彈」的曲線能拉多高,提醒投資人,還是要多留意。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Financial Times》,倫敦《金融時報》的一篇,全球社論,這篇全球社論,主要針對的是過去兩個月,我們看到西方,國際股市有了一個築底反彈,從10月以來,事實上美國的S&P500,從感恩節以來已經上漲了13%,歐洲各國的股市,其實反彈的幅度更大,所以很多人就開始在想,這一波反彈是不是有可能持續。
當然我們現在看到,很多的資產管理公司,開始有一些正面的消息出來,他們樂觀的認為,其實這一波榮景,可以持續到2023年,不過從11月中旬,我們看到美國聯準會的一個,內部的會議紀要,知道短期之內,利率水平還是會維持在高位,代表通貨膨脹並沒有完全的衰退,所以在通貨膨脹的陰影,還有明年有可能,經濟衰退的陰影之下,市場的穩定度其實是不足的。
我們要來看,到底這個股市是不是真的,像我們預期的,這兩個月如果都是2021年以來,表現最好的兩年,是不是代表企業的獲利,就一定會增加呢,其實是非然的,因為大家必須要知道,資金或者利率的上漲,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所以對於各個企業的借貸成本,是持續在往上走的,而往上走就會侵蝕到,未來的企業獲利,所以企業獲利,如果在2023年是不如預期的,在這時候你認為,股價會持續的反彈,就有點匪夷所思。
事實上呢,道富集團的一個分析師,就特別提醒我們,其實很多股票的分析師,喜歡聚焦在一家企業的變化,而忘記了總體經濟的變化,事實上我們必須知道,隨著2023年的來臨,其實總體經濟的變化是非常大的,裡面包含了,地緣政治俄烏戰爭通貨膨脹,甚至全球經濟衰退,還有極端氣候的一些負面影響,這些負面影響都會影響到,企業再過來的一個獲利期待,而企業的獲利期待一旦往下走,即使PERATIO,就是本益比保持不變,股價也必定會往下挫。
所以倫敦《金融時報》這篇文章,主要是帶著我們很客觀的去看,10月11月的股市反彈,到底代表它的持續性,值不值得相信,其實倫敦《金融時報》,提出了一些質疑,也提醒我們,每一次熊市來臨的時候,都會有V型大V小V的出現,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總會看到有一些股市的反彈,但是倫敦《金融時報》,在文章最後提醒我們,如果你覺得這個反彈是會持續,甚至變成往上走的趨勢越來越多,你很可能在2023年的時候,會發現2023年的情況,其實比2022年的熊市來得更糟糕,以上就是倫敦《金融時報》,8對我們提出的警告,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