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讀懂WSJ 台積電美國設廠利弊分析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22)日要介紹給大家的是華爾街日報,分析台積電赴美設廠,對台美雙方的半導體產業來說,是互利雙贏,或是會被淘空。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們要談什麼呢?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華爾街日報》,有一篇文章特別針對12月6日,就是台積電在亞利桑那裝機儀式,提出一個背後的報導,其實全世界媒體,包括台灣媒體,針對12月6日tsmc台積電,在Arizona亞利桑那的裝機典禮,有很多的報導。

以台灣來說有一些負面的,譬如說是不是淘空台灣的護國神山,但是正面的還是居多,但《華爾街日報》這一篇文章,我個人覺得倒滿有意思的,它基本上是告訴我們,在12月6日典禮開始之前,台積電的副總克里夫蘭,就在社群媒體領英上面有透露,美國總統拜登這一次會去拜訪亞利桑那的台積電工廠,甚至發表談話。

《華爾街日報》也特別提醒我們,在11月份的時候,其實台積電寫過一封信給美國的商務部,裡面特別提到,在美國蓋台積電的工廠,其實會面臨營運成本很高,還有人才不足的問題,裡面也列出6項,他們對未來美國5奈米工廠的擔心,事實上,美國亞利桑那的台積電工廠,其實施工已經1年半了,在第1年基本上會送大概1000個員工去package跟allowance,來幫助這些台積電的員工,在當地能夠去協助工廠的運作,明年可能會增加到2000人,所以在這個文章裡面,特別提到一個字眼叫the birthing pain,就是生產的痛苦。

也就是說,台積電把他們這一次在亞利桑那蓋台積電的工廠,形容成像生產一樣的痛苦,事實上,台積電的創辦人張忠謀曾經說,在美國去發展高端晶片,生產成本最少會增加50%,他曾經是比較負面的,不過在參加完G20跟APEC的會議之後,我們看到他的口徑也變化,甚至說不排除在美國的工廠,會開始進行3奈米的發展,所以沒有人真正知道,台積電未來在美國的工廠發展會怎麼樣,但是站在美國的角度,我們也能理解,因為30年前半導體的生產製造,有高達37%是在美國,現在掉到只有13%,所以美國以地緣政治的考量,要求半導體在美國生產也無可厚非。

因為其實台積電不管是創辦人,還有一些高階主管,甚至它的股東結構,基本上美國的比例是很大的,所以台積電這個移動,以台灣來説,台灣必須要有一些深層次的思考,站在美國的角度,越來越看清楚,西方世界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它對於全世界產業的布局,跟全球化的一去不回,還有未來半導體產業的此消彼長,我想都有深層次的一些影響,都是值得我們深刻去思考,而《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確實帶給我們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論點,也值得大家可以稍微一讀。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