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讀懂紐約時報 習近平等於香蕉皮?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15)日要介紹給大家的是、紐約時報一位資深駐北京記者的觀點,他報導過六四天安門事件,如今白紙運動崛起,中國出現香蕉皮、蝦苔,其實都有諧音含意。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一篇針對最近,中國發生了白紙運動的一篇報導,這篇報導的作者也非常有意思,他的中文名字叫紀思道,他的英文名字叫, Nicholas Kristof,這個人曾經是《紐約時報》,駐香港東京,甚至北京的一個特派員,非常有名,他老婆本身是中國人,所以他對於中國的情況,是非常了解的。

他這次下的標題是《給習近平的香蕉皮》,很多人會說為什麼會是香蕉皮,因為banana peels,如果用中國的簡體字拼音,它跟習近平3個字的,第一個字的拼音的縮寫是一樣的,所以為什麼說給習近平的香蕉皮,因為其實在中國大陸,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在中國大陸,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蘇聯笑話,就是說曾經有個蘇聯人,在莫斯科的紅場舉著一張白紙,然後莫斯科的警察就問他說,你為什麼舉個白紙,然後這個抗議的人就說,我又沒有說什麼,警察說,可是大家都知道你要說什麼,所以這一次的白紙運動的起源,就是這個蘇聯的笑話,很多在北京廣州天津,甚至是上海的年輕人,其實在街頭舉了一張白紙,當然清華大學,甚至有人用freeman諧音,弗里德曼方程式(Friedmann),來訴說他們要自由。

所以這一次,紀思道特別在提醒我們,其實這一次中國的白紙運動,其實帶給我們的啟示,不是只有我們在外媒媒體,或視頻裡面看到的這麼簡單,因為中國其實本身,就是一個很奇特的國家,本來所謂的清零,或者是應對COVID-19的防疫政策,是中國感覺非常驕傲的,但是隨著進入第三年之後,因為全世界選擇跟COVID-19共處,所以中國越來越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情況,很多人把這一次,在一級城市裡面對習近平的抗議,去表達其實很多都會的年輕人,已經開始覺得,其實習近平說的很多東西,可能跟真正的現象是不一樣的。

在這個過程裡面,他也提醒我們幾件事,他說以他在1989年的時候,就是北京天安門事件發生的時候,紀思道剛好那時候是派駐在北京,以他的了解就是說其實整個中國,它每次發生一些抗議情況的時候,都是在你認為,不可能發生的時候發生,譬如說從1956年的百花齊放,到1976年的四五事件,甚至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每一次都是周期性不連續性的,最後串連成形,更糟糕的是,隨著江澤民以96歲高齡過世之後,也有人認為,呼應著當時天安門事件的時候,前總理胡耀邦的逝世,很多人會藉由紀念前領導人,把整個事情變得無法收拾,不過重點呢,其實這篇文章並不是在講,中國會不會發生暴動,而是提醒我們,其實中國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他們常常會以反諷的方式,去抗議領導階層的做法,所以現在很多人會用香蕉皮蝦苔,蝦苔是用蝦子包在海苔捲裡面,叫蝦苔,來隱喻習近平下台,中國到底能不能有智慧去處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以上就是今天,我想特別跟大家分析,有關白紙運動,《紐約時報》的一個報導,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世足看華視>>>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