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天要為大家導讀的是《經濟學人》的封面報導,一起來了解曾被喻為華爾街金童的高盛集團,最近宣布裁員3000多人,去年第4季獲利也落後華爾街同行,金童跌落神壇能否東山再起,也令人好奇。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經濟學人》最新一版的全球封面故事,在封面故事議題上,我們看到在Goldman Sachs,台灣叫做高盛,它的一個正方形淺藍色的logo上面,藍色代表它對未來的希望,白色代表它的fair,或者是純潔,這個logo其實下面慢慢在融化,《經濟學人》還把它的名字「Goldman Sachs」的Sachs改成「Goldman Sags」,Sags就是下沉或者沉淪的意思。
《經濟學人》在這一次要跟我們分享的是華爾街的巨頭高盛,為什麼最近表現不如人意,或者是昨是今非。事實上,了解華爾街或了解金融市場的人都知道,高盛也好,摩根也好,在台灣的金融圈曾經是無比至高的一個象徵,很多金融界的人員或者是留美的留學生,都覺得能進入高盛或摩根,代表是一個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可是從2009年以來,華爾街就被貼上一個貪婪的標誌,甚至在若干年前《滾石雜誌》的一個記者Matt Taibbi,曾經把高盛形容為是一個吸血的烏賊,隨著2007年、2008年金融風暴之後,很多人看到2009年的高盛,它當年發放的獲利的薪資,還是創了10年的新高,這讓很多人把吸血烏賊這個話題,或者貪婪的象徵,更是牢牢的釘在高盛身上。
這一次《經濟學人》選擇高盛的沉淪作為封面故事,主要是告訴我們,全世界的變化,其實已經讓高盛欲振乏力,在1月17日的時候,高盛宣布去年第4季的獲利,它的資產報酬率降低到只有4.8%,它的獲利也只有13億美元,其實讓很多人非常訝異。《經濟學人》試著去分析,它為什麼會有3個這樣子昨是今非的情況。
第一個就是,雖然高盛還是一個很好的企業,可是它現在位在一個非常糟糕的產業,因為在這個產業裡面,全世界監管開始提高對它的注視,所以反而相對表現好的一些金融產業,都是發生在金融監管以外,譬如說私募基金的黑石,或者是ETF基金的貝萊德,甚至新創事業的Citadel,都是新興的、獲利更高的金融企業。
第二個原因就是來自於數位金融時代的競爭,高盛雖然極力在發展消費金融,可是在數位化客戶上面,跟亞馬遜或者是Pay Pal,還是不能匹敵,雖然它跟蘋果有發展信用卡,不過蘋果的主導位置,相對高盛來說是更高的。第三個就是逆全球化,逆全球化對於過去依賴全球化的發展的高盛跟摩根來說,就是致命的一擊,因為它讓高盛在美國以外的獲利,從原來最高一半以上降到1/3。
《經濟學人》在文章最後還是呼籲高盛,不要還是自視甚高,或者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應該學會謙卑,去看待全世界最新的變化,華爾街這些金融機構的裁員也好,或者獲利不如預期也好,是不是也在預示我們2023年以後,很多我們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可能在未來都會面臨不同的挑戰,這個新世界可能會給商業世界帶來非常不一樣的邏輯跟輪迴,也希望大家能夠稍微保持警惕心。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有關《經濟學人》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