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理性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再過三天就是台灣省長和台北、高雄兩市市長,以及省市議員的選舉投票日,關心選情的您可能已經感受到,選情逼近的熱鬧和熱烈的氣氛,今年的省和院轄市長選舉是行憲以來第一次舉辦,是我國落實地方自治、主權在民的理念,深具意義的重要選舉,也是我國民主政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由於這場選舉的競爭激烈、選區遼闊,今年中選會特別首次舉辦了電視政見發表會,然而在這場選舉當中,還是有少數的候選人藉機挑撥省籍衝突、模糊國家認同,在競選的活動當中攻訐謾罵,甚至有出現污衊國家元首的暴力事件,這樣的發展,隨著選舉投票日進入倒數計時,並沒有降溫,對於當前安定祥和、繁榮社會和廣大人心,無疑投下不安的變數。本單元分析選舉當中不正常的亂象,檢討選舉的相關問題,呼籲候選人保持理性,選民選賢與能,讓國內這次劃時代的選舉,能夠留下和平理性的完美句點。

 

  距離年底省市長和省市議員選舉投票日,只剩下最後三天,隨著投票日的逐漸逼近,選情也漸漸地加溫,由於今年是政府遷台以來,第一次舉辦台灣省長和北、高兩市市長民選,是政府落實地方自治的一大步,然而,從過去這段日子以來,大眾所看到的熱烈選戰中,我們可以感覺到,朝野各黨以及候選人,已將這場實質上並不影響政權更易的選舉,提昇到了一個執政前哨戰的層次。從選戰開跑以來,我們看到的是,披掛上陣的候選人,卯足全力,使盡花招,恭逢其盛的選民,則是熱情參與,這一場台灣地區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選舉,在候選人與支持者的相互影響下,已成了一場儀式般的總動員。國內政治氣候和選舉文化的改變,對於曾經在台北市改制以前,競選過民選台北市長的總統府資政高玉樹來說,他的感受特別的深刻。

  這一次省市長選舉的候選人,都是朝野各黨推出的一時之選,激烈的選情,加上大規模的動員造勢,原本潛伏或者是逐漸消失的族群衝突、暴力事件、賄選問題,以及惡質的競選手段,在有心造勢候選人的選戰策略下,紛紛搬上了檯面,這種亂象,不免令人感到憂心。而這一次選舉,最令人擔心的亂象之一,就是省籍問題已經成了有心的候選人,競選的話題與攻擊對手的工具,使得國內原本漸具共識的祥和社會,又被挑起了衝突。企業家胡僑榮希望候選人和選民,都能夠克制理智,使選舉中的省籍衝突能夠降溫。

  除了省籍問題之外,涉及國家認同的統獨問題,在這一次選舉中,也成了政黨赤裸裸的競選工具,這種意識型態的訴求,在激情的選戰中,被某些候選人刻意地提出來,模糊了選民的思路,逾越了在體制內落實民主的基本分寸,更完全忽視了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現實處境。

  候選人大談省籍問題,大談統獨意識,相對地公共政策和政見,就離選民越來越遠。由於候選人不提具體的政見,經常用抹黑,批評和惡毒的攻訐謾罵來吸引選民的注意,使得今年的選舉,負面的競選文宣到處橫行。負面的競選廣告或宣傳品,原本是民主選舉的「必要之惡」,但是候選人使用毫無根據的言論,攻擊國家元首,就有失民主風度,有些走火入魔了。

  部分候選人走偏鋒、唱高調,在選舉中不足為奇,但是這一次選舉商業化的程度,卻是前所未有,有人估計以人口和幅員來看,國內這一次選舉的花費,相當於美國總統大選的五十倍。在這種商業化的選舉文化中,我們看到的是旗海飄飄、文宣泛濫,政治廣告充斥,而部分缺乏客觀檢驗的民意調查資料,也被用來作為參選人個人造勢,拉抬身價,進而影響選民投票行為的工具。

  一連串商業化的選舉背後,其實還隱藏著各種型式的賄選和暴力,這些潛伏的變數,有待各政黨或候選人即時醒悟與制止。而最容易挑起謾罵與衝突的,是公辦政見會,因為會場上不同候選人的支持群眾,在政見會場鼓噪,互相叫陣,容易在候選人的角力較量中,滋生事端,因此學者建議將部分公辦政見會,由電視政見發表會取代,既可避免浪費,又能夠替選舉的激情降溫。

  今天我們處於一個最安定的時代,卻有人要把它激化為最亂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已經泛政治化,又花招百出的選舉亂象中,如果要讓選民做出最好的選擇,候選人可要拿出最好的風度,做最佳的演出才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