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台灣立法院選舉以泛藍繼續在國會佔有多數的結果而落幕。這個結果說明了什麼?下一步台灣會朝哪個方向走?首先,民主選舉當然一定得有贏有輸,任何人都不能保證絕對和持續的勝利。能夠保證民主制度運作的關鍵不是看贏家怎麼做,而是看輸家怎麼做。
令人欣慰的是,綠營在出乎意料地丟掉國會過半機會之後,不僅立刻接受了選舉結果,沒有怨天尤人地發洩不滿情緒,而且民進黨主席立刻向支持者道歉,承擔失敗責任,秘書長等人也馬上請辭。台聯黨領導人也表示願為敗選負責。而且綠營從參選人到支持泛綠的評論家等,都馬上檢討這次選戰的失誤,綠營的選民雖然相當痛心、傷心,但他們都全部理性而平和地接受了失敗的結果,全台灣沒有發生任何類似三二零總統大選後藍營所表現的那種非理性衝動。
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現象,是泛綠陣營在敗選之後劃下的一個值得驕傲的句號。更重要的是,它表現了台灣民主制度繼續走向成熟,這遠比哪個陣營贏得選舉更有意義。雖然這次泛綠沒有像預期的那樣贏得國會多數席位,但沒有大幅流失席位和上屆立委選舉比較,民進黨和台聯還增加了一席,而國親新三黨則減少一席;國民黨雖增長十一席,但親民黨卻減少十二席,新黨仍是一席,等於泛藍陣營的選票是從左手換到右手,席位並不是從泛綠陣營拿到。泛藍沒大輸,就自視為大勝;而泛綠席位沒大增,就視為重挫,由此可以看到兩陣營的走向不同,行情一直下跌的泛藍,只要暫停下跌,就歡天喜地慶賀了。
這次綠營沒有像預期的那樣贏得立法院多數席位,並不意味著自蔣經國、李登輝開始,陳水扁深化的走民主化、本土化、真實化的訴求和理念在台灣民眾中有所變化,而是在策略和技術方面發生誤差。從表層來看,是由於配票方式的弊端以及競選策略的失誤等,但深層的原因在於,國民黨五十年所進行的洗腦教育所形成的地方勢力和黑金政治,仍然在發揮作用,它不是短期內能夠消失的。台灣的民主化和本土化是個過程,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任何的事業是輕而易舉成功的,否則自由就不那麼珍貴了。
深綠這次受挫未見得是壞事,它可以促使泛綠陣營意識到他們所面臨的守舊勢力之大,在民主的道路上每邁進一步都應竭盡全力,不可掉以輕心;同時促使他們去培養更有能力和領導氣質的候選人,來贏得下一步更大的勝利。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