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
施明德所發起的反貪腐活動,已經超過一個月,雖然陳總統還沒有下台,不過整個活動卻已經面臨嚴重瓶頸,不但民眾的熱度下降,火車站前的人數減少,連決策成員的意見也一再出現分歧,部份媒體認為這是因為施明德的策略錯誤才會導致這樣的困境,不過部份學者認為,反貪腐活動的真正問題是,施明德口口聲聲說要推動新公民運動,但是這一個月來卻完全沒有成果,在無法超越對立,也無法吸引更多外部力量的情況下,才會導致現在的困境。
反貪腐活動一個多月來,已經出現嚴重瓶頸,眼看陳總統不動如山,許多群眾早失去耐性,不但不再聽從總部指令,甚至直接槓上總指揮施明德,天下圍攻後,群眾期待跟總部步調逐漸出現矛盾,站前廣場的人數越來越少,決策成員的意見分歧也浮上檯面,在施明德道歉後,部分人士認為,是因為總部決策錯誤才會讓自己陷入困境,不過長期觀察這次運動的學者認為,真正的原因是,原本施明德非常可能超越藍綠,解決長期的社會對立,但卻因為他把所有力量都在一個人的去留問題,不願意面對制度的弊病,也不願意轉化成解決對立的力量,因此錯過了台灣新公民運動的大好機會。
李明璁說,這一個多月來,站上指揮台的,除了政治明星,就是演藝界的明星,卻完全看不到勞工環保社福等社會團體加入,好不容易台灣有幾十萬人走上街頭,施明德大有機會在要求陳總統下台的同時,拿這股力量來解決憲政缺失,化解族群對立或者是達成社會義,不過所有的可能都被簡單的化約成一個口號以及一個手勢,論述的嚴重貧乏,才是這場運動的最大困境,因為缺乏進步的論述,以致於外部的進步力量不願意加入,而施明德又將整個運動鎖定在都會中產階級,不願放下身段去理解包容以及吸納非都會區的淺綠民眾,讓社會對立不但無法化解,反而更加激化,李明璁表示,儘管反貪腐活動已經面臨嚴重瓶頸,但是現在如果施明德可以努力建構一場場的新公民論壇,在要求總統下台的同時,也能同時把反貪腐的民氣轉化成為勞工,經濟,環保等議題的進步力量,那麼施明德所宣稱的新公民運動,還是有可能成為台灣民主史上成功的典範。(記者陳信聰、郭俊麟報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