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0 14:10

不悔參戰 潘海波灑脫看人生

不悔參戰 潘海波灑脫看人生 | 華視新聞

記者/王品棻  / 新北市

一個簡單的信念,一個關鍵的決定,十六歲的潘海波穿上軍服,造就了自己人生的大半歲月。年輕的他經歷了時代的變動、戰爭的殘酷以及政黨之間的糾葛,從自願加入國軍到被共軍俘虜,在韓國戰場上與死亡擦肩而過...今年他77歲,回顧精采人生,他說:「我不後悔,這輩子,夠了。」

八年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獲得俄國的武器支援日漸茁壯,當時四川百姓對共產主義主張財產共有、公共生產的體制非常不滿,私下消遣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更成為四川人茶餘飯後的樂趣,因為用四川話唸毛澤東的名字,讓潘海波到現在都還是忍不住莞爾。「澤」的四川話讀音是「冊」,毛澤東三個字諧音唸出來,就像是「茅廁東」,另一方面,四川人又把小便池稱為「東池」,於是,即使毛澤東在北京處處受人景仰,來到了四川,卻頓時成了茅房、廁所與小便池的代名詞。

不滿共產主義 奮勇加入國軍

戰亂時期人人自危,潘海波卻在國共內戰最關鍵的一九四九年奮勇加入國軍,當年的他才十六歲。在那樣動盪不安的時期,地方上的百姓幾乎各擁槍枝,火力強大到共軍也不敢和他們起正面衝突;而蔣中正利用這個特點,在成都成立了游擊幹部訓練班,廣納四川、成都洪幫(中國最大幫派之一,另一個為清幫)的人到陸軍官校受訓。

蔣中正離開成都後,國民黨軍官學校中隊長王學甫在成都立了一個中隊,中隊下有六個團,分別由陸軍官校的軍官擔任,洪幫的大哥(四川話稱袍哥 )當副團長,再號召地方上的青年從軍,預計從四川、西康、西昌經由緬甸撤退到台灣,潘海波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入國軍,「那時候哪裡來的打仗經驗?只要帶十個人、十支槍從軍,就可以當班長!」

潘海波沒有所謂的政治概念,也沒有堅定的反共思想,他能體會到的,只有老百姓生活困苦的模樣。「那時候我才十幾歲,腦袋裡面沒有政治問題,唯一的想法就是對共產黨不滿,雖然我沒看過共產黨,但當時在四川、成都,聽到的都是共產黨騷擾百姓,民主集中制也讓百姓很不自由。」就本著這股信念,潘海波毅然決然追隨蔣中正,加入中國革命軍,但他卻從未想過,有一天他會成為共軍的一員,還被迫跨越鴨綠江,參與韓國的「內戰」。

「我們六個團的裝備是最好的,那些轉盤機槍阿、帶刺刀的步槍都是蘇聯給的,全新的沒用過!」潘海波的眼裡閃爍著光芒,但隨著二十四軍軍長劉文輝叛變投共,扣扳機用的食指還未扣下,他已經身處敵軍陣營,而追隨蔣中正到台灣的夢,也全都化為泡影。

回憶被共軍俘虜的那天,潘海波揮了揮手,輕描淡寫地說:「連仗都沒開始打就被抓去了。」劉文輝叛變時王學甫的中隊還在成都溫江縣,對於二十四軍投共絲毫不知情,都還沒到泯江,共軍就分別從西南和西北進入四川,將六個團的軍人層層包圍,潘海波因年輕力壯,被迫納編到共產黨六十軍當通信兵;不過,潘海波之後並未真正參與戰事,被俘虜後頂多就是四處在地方上「炒匪」(當時持槍械的老百姓全被中共稱為匪諜)。

石頭的兩側 一個是生、一個是死

 

身分改變後,潘海波隨遇而安,沒有太大的反彈,共軍常常給予他們政治教育,但他的心中始終有一把尺。潘海波說:「過去國民黨再怎麼不好,老百姓的日子還是過得下去,但毛澤東生前帶領的共產黨非常封閉,你知道當時餓死多少中國人嗎?幾千萬人吶!」被共軍俘虜的生活過一天算一天,直到韓戰爆發,中共打著「抗美援朝」的口號出兵協助北韓,潘海波的軍隊才從四川動身,經西北、華北、東北,渡過鴨綠江,到韓國境內。

潘海波用「糊裡糊塗」來形容他去打韓戰的心情。韓戰爆發時中共建政還未滿一年,國內百廢待舉,武力更拼不過美軍,毛澤東只好採取人海戰術,將大批俘虜來的國軍送到戰場,第一線的軍人還勉強拿到兩百發子彈,但潘海波的連隊都是通信兵,只有班長和小組長手上有小槍,其他人手無寸鐵的就被丟到戰場上。問他沒有槍要怎麼打仗?潘海波竟兩手一攤,灑脫地笑說:「不知道阿!」

「那時候已經不知道什麼叫怕,什麼叫不怕了!能跑就盡量跑,我們不怕美國人,怕他們的飛機,尤其是偵察機很可怕,才看到冒煙,不用三分鐘,砲彈就到了。」往往一個炸彈下來,潘海波的同袍就死傷大半,戰爭的無常也讓他慢慢看破生死,死亡也曾經很近,近到只有一個石頭的距離。

那天夜間行軍,潘海波在山溝旁遇到飛機轟炸,前面七、八個兵就這樣倒下,好不容易捱到白天,軍隊沿著山腰撤退,在同袍的吆喝聲中,砲彈已經從頭頂上掠過,「趴下、趴下!」潘海波跟著前方的排長一起動作,砲彈爆炸後,震耳欲聾的砲彈聲還迴繞在山溝,他一抬頭,只見排長斜躺在山坡上,腸子已經從肚邊流了出來。

中國和美國打仗,中國用人頭,美國用子彈,陸軍最怕過機槍的封鎖線。封鎖線就在窄窄的一條路上,左邊是山坡地、右邊是水田,部隊在前進,敵軍的機關槍就守在路上,答答答的掃射,一前進,只有捱槍的份,要說中國人在韓國死了多少?真的無法計算。

潘海波回想,他在韓國的日子幾乎無法稱作「打仗」,通訊兵不是戰鬥部隊,沒有槍支、沒有戰車,到哪裡都靠雙腳,每天醒來就是行軍和逃命,後方也在打仗,食物根本無法補給過來,待在韓國兩個月,就有一個月是沒有飯吃的狀況;肚子實在太餓了,還要活命,只好伸手摘樹上比較嫩的葉子,掐一點放在嘴巴裡嚼,不苦、不澀的話就全摘下來,放在洗臉盆裡,水燒開了就直接吃,連鹽巴都沒有,就這樣吃!

「我從不和年輕朋友談戰爭,他們不會懂的!怎麼可能吃樹葉、吃草?我告訴你,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同樣是戰俘 被美軍抓走卻是兩樣情 

「我們一次仗都沒打下來,四月初到韓國,五月部隊就垮了!」也因為不是戰鬥部隊,潘海波的偵通連被美軍俘虜當天反而是一片和諧。「Come on!Come on!」美國人頻頻招手,就像電影橋段一樣,潘海波雙手高舉過頭頂,慢慢走向金髮碧眼的美軍,正式成為敵營的戰俘。

其實被美軍抓走,對這些「共軍皮、國軍骨」的軍人而言反而是一件樂事,甚至有不少軍人受不了戰時的惶恐、挨餓和受凍,主動向美軍投降,但為了面子,這些軍人來台後也不會說實話,再怎麼樣也要說是撐到最後才被美軍俘虜的。

從中立區被抓到後,潘海波先被送到釜山,再坐船到巨濟島俘虜收容所,那時候巨濟島可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戰俘集中營,大部分的戰俘是北韓軍隊,中國則有兩萬一千三百多萬人陸續被俘虜;過沒多久,潘海波被送回釜山的工作大隊,又轉至濟州島幫美軍裝卸貨、運送物資,韓戰打了三年,他就在那裡三年,直到一九五四年聯軍召開遣送委員會釋放韓戰戰俘,潘海波才回歸自由。

中立國遣送委員會由瑞典、瑞士、波蘭、捷克、印度等五國代表組成。偵查會在帳棚裡舉行,一進門右手邊是韓國代表,左手邊是中共代表,正前方是中立國的五個代表,還有美軍代表和台灣翻譯人員,要回大陸的從前門出去,不回去的就從原來的門退回去。

一進去中國女代表就先歡迎這些軍人回到中國,並宣揚共產黨的好處,但被派到韓國打仗的多半是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撤退時被俘虜的國軍,在俘虜收容所期間,人人極力爭取到台灣,「一顆心回台灣,一條命滅共匪」的口號更是深深烙印在老兵的心中,看到中國代表,滿腔的慍怒再也藏不住,劈頭就是一陣痛罵,也顧不得家鄉的親人,堅決隨著登陸艇前往陌生的台灣。

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三日,「中字號」滿載著一萬四千名「反共義士」緩緩駛向大海,船身不只承受他們的體重,還滿載著投奔自由的希望。

潘海波小檔案:

生日:民國22年5月2日

祖籍:四川

入伍:38年

退伍:61年

退伍軍階:海軍中士

潘海波祖籍在四川,在時代悲劇的洪流下走過大半人生,卻絲毫不見他的愁容,回憶起陳年往事更像是在翻閱一本輕鬆的小品,足見他及時行樂的人生觀,也或許是因為他豁達、開朗的心境,讓高齡77歲的他講起話來還是中氣十足。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