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六四」 前總統馬英九籲陸"將心比心"

談「六四」 前總統馬英九籲陸"將心比心" | 華視新聞

陳詩璧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前總統馬英九卸下總統職務後,首度在臉書發文談「六四」紀念日,馬英九說,「六四」27周年,而這也是他第27次對「六四」發表感言。

前總統馬英九在臉書上,以台灣面對「二二八事件」來談「六四」,建議大陸當局能「就事論事、是非分明、將心比心」,才能展現大陸身為大國應有的氣度和自信,也能讓全世界耳目一新。(翻攝馬英九臉書)

前總統馬英九提到六四事件27週年,他也談六四27次。
前總統馬英九提到六四事件27週年,他也談六四27次。

前總統馬英九臉書全文:

今天是「六四」27周年,是我卸下總統職務後,第一個「六四」紀念日,也是我第27次發表「六四」感言。

1989年6月4日,北京天安門廣場發生武力鎮壓群眾事件,是世人心中永遠的傷痛。每逢「六四」,世界各地都有民眾自發性的紀念或抗議活動,也成為大陸當局必須面對的挑戰。

政府不當處理群眾運動或濫權侵害人民權益,世界各國都有前例。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發美國仇日情緒。1942年羅斯福總統下令將太平洋沿岸11萬日裔美人強制送往內陸集中監管,直到戰爭結束。1988年雷根政府正式認錯道歉,並賠償受難者及其後人16億美元,2006年布希政府並撥款3800萬美元,重修集中營舊址並研究那段歷史,提醒人們牢記歷史教訓。

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納粹德國屠殺600萬猶太人的暴行曝光,震驚世界。西德政府自1950年起全面進行「去納粹化」工作,坦然面對罪行並深自反省。1969年總理布蘭德更在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前獻花致敬並下跪默哀,此舉成為戰後西德與東歐各國改善關係的關鍵。那時德國人用一個長字Vergangenheitsbewältigung」(意思是「檢討過去,走出陰霾),來表達他們面對歷史認錯反省的態度,令人動容。可惜他們在亞洲的戰友卻缺乏這樣的勇氣與誠意。

1980年5月18日,韓國南部光州有學生和民眾走上街頭要求民主,卻被當時掌權的全斗煥中將下令鎮壓,造成上千人死傷。全斗煥後來當選總統並執政7年,但國內要求民主和真相的聲浪始終不斷。1995年韓國總統金泳三制定「518特別法」,司法機關開始針對「光州事件」進行全面調查。1997年全斗煥遭判無期徒刑定讞,「光州事件」獲得平反,韓國政府也將5月18日訂為「國家紀念日」,每年舉辦儀式,追思當年受難的民主鬥士。

坦然面對過去執政不當的國家,還有中華民國台灣。1995年起政府開始平反「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時期」,20多年來,政府對受難者與家屬採取了認錯、道歉、立碑、立法賠償(268億元)、設紀念館、訂紀念日、公開歷史真相、回復受難者名譽等一系列的行動。儘管歷經了四位總統,三次政黨輪替,政府態度始終一貫,68多年的社會傷痕,逐漸彌合。

歷史的錯誤或可原諒,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各國都有政府濫用公權力傷害人民的慘痛歷史,而處理歷史傷痛唯有「就事論事、是非分明、將心比心」。綜觀美國、德國、韓國和台灣的經驗,如果大陸當局能平反「六四」,勢必會讓全世界耳目一新,也才能展現大陸身為大國應有的氣度與自信。

八年來的兩岸關係,是隔海分治67年來最和平繁榮的階段,我們當然要珍惜。而進一步縮短兩岸人民距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傾聽多元意見,善待異議人士來建立雙方共同的核心價值。這不但可以提升領導人的高度,更能贏得兩岸人民與國際社會的尊敬。 唯有如此,大陸當局才能走出「六四」陰霾, 兩岸關係,也才能進一步提升。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