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滋 李詩健 宋佾璋 報導 / 台北市
疫情重創藝文產業,不少表演藝術者叫苦連天,因為沒有觀眾願意進場看表演,票賣不出去讓營運出現困難,大型的表演藝術團體還有行政人事費用,更是雪上加霜,小型的表演團體只能靠打零工,在夾縫中求生。文化部雖然有藝文紓困,但能否能夠成為劇團的及時雨,帶您來看劇團的生存困境!
兩廳院大動作消毒,2月底來台演出的澳洲音樂家布萊特狄恩,確診染上新冠病毒,恐慌開始蔓延,也宣告台灣藝文界寒冬正式來臨,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張敏宜:「其實再下去我們其實會撐不住」,就連大劇團都受影響,因為疫情沒人敢進場看表演,座位限制梅花座,劇團不願賠本演出乾脆通通取消,文化部祭出紓困方案,但真的能化解危機嗎?
劇團成員:「等一下妳要去哪裡?地獄,我只想怨恨的離開這個地方,難道你要離開我們的家」,不大的排練空間裡,演員賣力彩排,雖然不是正式演出,但表情動作相當到位,他們是躍演音樂劇團,過去曾推出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包含長達5年巡迴演出的釧兒,還有臺日跨國合作,和澎恰恰共同演出「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等作品,正要展開更大型的演出,卻因為疫情,碰上創團13年來最大困境。
躍演劇團團長曾慧誠:「總共該有的,今年應該要發生的劇,大概會有15場到20場左右,就是現在這樣子對,你說金額會損失多少,就是我們其實都以售票來看,我覺得有在1千2百萬到1千5百萬左右吧」,語氣滿滿無奈,國內外演出全面停擺,為了節省開銷,把原本位在台北市中心的排練場,移到新北市巷弄,一切從簡,雖然團員彩排練習沒斷過,什麼時候登台演出卻沒人能給答案。
文化部提出的紓困方案,程序繁瑣冗長,光第一波申請就高達七千多件,劇團依照規定提出紓困,兩個月過去了還沒拿到補助,躍演劇團團長曾慧誠:「我們也不曉得它(補助),什麼時候會來,所以在基本金流的調度上,其實就很困難,另外一個就是我們跟觀眾的溝通,也變得很飄(渺)對,整個其實是一個非常非常不踏實的感覺。」
劇團從上到下等得好心急,過去表演是為了理想,現在只能打打零工,劇團成員張擎佳:「而且只為了要活下去,我們得要共體時艱,因為劇團不能倒,從小到大就是在學這樣的東西,那我們要一下子跑去別的公司行號,或者是別的產業,其實真的有點困難。」
受到影響的還不只劇團本身,幕後製作公司、燈光音響等工程業者,也承受巨大損失,學者認為,以現行紓困方案而言,其實不夠全面,台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教授何康國:「有些劇團或是舞團,他們經營規模比較大,一個月動輒五、六百萬的人事費跟成本的話,那現在再怎麼紓困,似乎也沒有辦法達到他們的一個需求,紓困當然是一個政府的美意,但是對於大小不同的團隊,它還是會有沒有辦法,完全照單全收。」
除了經營困難,台灣長期培養的藝術文化,也受到嚴重摧殘,台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教授何康國:「表演藝術有一個實體體驗的一個重點,你還是希望能夠人到了現場,然後去感受一下,那個演員跟你的對望,而且你可以感受得到,現場的溫度,你在現場可以看得到,你旁邊的觀眾的互動,所以那個感覺是,現場的感覺。」
瞬間少了舞台,表演者一時不知該何去何從,但疫情還看不到終點,學者建議,表演團體除了發展線上演出更系統化,建立更完善的收費機制等,如果能把演出移到戶外,調整模式,或許能試著為生存找到出路。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