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欽 杜廣奎 報導 / 嘉義縣
曾經到過阿里山的民眾可能不在少數,但是撘阿里山小火車上山的卻不多見,其實阿里山的森林鐵路是全世界三大高山鐵路之一,可惜這一條國寶級的鐵路,目前正面臨存廢的困擾,有人建議把起站嘉義移到竹崎,也有人認為年年虧損,乾脆完全廢除。阿里山小火車到底將開往何處?
阿里山舊火車站旁有一個紫藤花棚,垂掛著一串串淡紫色的紫藤花,畫家李焜培教授和夫人梁丹貝忍不住拿出畫具,把這個平地難得一見的美景畫下來,幾十年沒有上阿里山,對他們而言,阿里山的一景一物,不論是日出的雲海,枯萎的樹頭,甚至遊樂區商店街的夜景到處都充滿了畫境。四月裡阿里山的吉野櫻花季剛過,花朵粉紅碩大的八重櫻緊接著登場,野生的毛地黃在這裡可以長到一公尺高,而生長在山壁青苔上的一葉蘭,雖然也是野生花種,卻是相當珍貴的蘭品,綻放的花朵有如一隻隻紫色的花蝶棲息在石壁上,此外雲霞蒸騰的日出景觀,和一望無際的綠色樹海更是阿里山抵擋不住的魅力,但是真正使阿里山名揚四海,真正能代表阿里山的精神標誌,卻是阿里山神木和將近百年歷史的阿里山小火車。
三十幾年前曾經搭過阿里山火車的人,一定對當時速度奇慢,又會噴吐大量濃菸的小火車印象深刻。為了提高運輸的品質和效率,民國五十二年林務局引進中興號柴油車,逐漸取代蒸汽機車,行車速度加快了一倍,載客數也從原來的一天一個來回,增加到每天六個來回,但是觀光火車的好景只維持了二十年,民國七十一年阿里山公路通車,小火車的生意一落千丈,年年虧損。
目前阿里山小火車又回復到每天一個來回的班次,由於載客數量有限,高山鐵路維護費用又特別昂貴,因此每年虧損一億元左右,每一次在省議會的預算審查會中,都受到議員的抨擊和質疑,也引發停駛的爭論。此外由於小火車從嘉義起站,行經嘉義市區和平地鄉鎮,因此沿線居民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有些民意代表正在積極倡議,把起站從嘉義市區搬到竹崎鄉。對於移站的建議,局長何德宏認為這將會使得阿里山鐵道,成為斷頭的蜥蜴,永不復生。
小火車和公路比起來雖然時間多出一倍,票價高出二倍,但是森林鐵路能夠提供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一到假日還是一票難求。每天下午一點半,唯一一班的小火車從嘉義火車站開出,來到北門車站,再裝進另一批登山旅客之後,正式展開登山之旅。火車以時速三十公里左右的速度緩緩向前,經過一處又一處的平交道,終於逐漸擺脫都市繁亂的景象,馳騁在綠色的田野上,沿途可以看到嘉南平原上的一期稻作,一片片的檳榔園、甘蔗園和來不及看清楚的各種果樹,兩點鐘左右火車抵達竹崎站,由於幾乎沒有什麼旅客上下車,列車很快又啟動前進。
竹崎位在山脈的邊緣,果樹逐漸取代了一般的平地作物,濃綠的樹蔭形成一條綠色隧道,鮮紅純白兩色相間的列車,穿梭在這一條濃蔭夾道的綠色隧道裡,搖擺前進,放眼望去,盡是黃花盛開的龍眼樹和滿山遍野的檳榔園,甜淡芬芳的龍眼花香撲鼻而來,這一段令人迷醉的花香之旅長達十幾公里,過了樟腦寮之後,正式進入山區,橋梁和隧道也越來越多。
過了獨立山,海拔上升到了一千公尺左右,林相也從熱帶林轉變成為暖帶林,經常可以看到密植排列的孟宗竹,和整個山頭的高山茶園。下午三點四十三分,火車駛進沿途最大的一個站奮起湖,早年這裡曾經人氣鼎盛,如今卻看不到幾個旅客上下車,只有幾個興致高的遊客下車來拍照留念,火車經過海拔1700公尺左右的屏遮那之後,再度進入溫帶林區,這時雖然只是下午四點鐘左右,但是山上已經起了濃霧,兩邊整齊壯觀的杉木林也映入眼簾,不久,火車在一處分岔點上慢慢地停下來,司機下來扳轉車道,火車再頭尾互換地駛上另一條爬坡道,原來這就是有名的「阿里山碰壁」,也就是「之」字形分道。
小火車進入溫帶林區之後,也正式進入森林鐵道最精華的一個路段,除了連續體驗三次阿里山碰壁的經驗之外,火車在廣達數千公頃的杉林海裡穿梭行駛,使遊客們充分感受原始森林幽深寧靜的氣氛。
目前每天對開一班的阿里山小火車,雖然叫好又叫座,但是還是難以挽回虧損的局面,森林鐵道的命運到底何去何從呢?由於小火車年年虧損,導至人員遇缺不補,維修經費也日益拮据,對於特別需要講求安全品質的高山鐵路而言,這無疑是令人擔憂的事,所以不論是民營也好,停駛也罷,有關單位都應該儘快下定決心、拿出辦法,早日給阿里山小火車一條可行的道路。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