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惠 方起年 報導 / 台東縣
一起來關心蘭嶼島上的中小學學生,母語課程是他們的必修課,不過一個禮拜只上一次,而且平常他們和爸媽之間根本不用母語對談,成效非常有限。
另外,由於台電核廢料儲存在蘭嶼,政府的補償條例,讓當地學生從小學開始學雜費全免,硬體設備也比台灣其它學校都好很多,一切來的太容易,反而扭曲了蘭嶼學生的價值觀。又是禮拜四,每週唯一一次的母語課,朗島國小的小朋友到底學的怎麼樣,老師問的明明是母語,小學生拋回去卻變成國語,只是單字還撐的過去,如果是句子恐怕罩不住。
三天捕魚、兩天曬網,語言怎麼學的好?只是家庭教育的落差,觀念的分歧,家長和校方各吹不同的調,蘭嶼島上只有四所小學卻碰上同樣難題,經費不足,課外讀物哪裡來?許多民間團體發揮愛心,一箱又一箱打包裝好,送書到蘭嶼,讓書香飄洋過海。儘管有課外書,學生們不見得提得起勁,家長本身閱讀觀念沒有建立,連帶讓學生學習更加被動。
為了拼基本學測,台北國中生一下課,三步併作兩步衝補習班、衝安親班,但是蘭嶼街頭找不到一間補習班,只會看見國中生拖著書包悠哉閒晃,更讓校方擔心的是家長過度放任,讓學生一回家就跟電玩難分難捨,隔天就是段考,但學生在乎的竟然是眼前電玩有沒有過關?
難怪學校要拌起黑臉,位在椰油村的蘭嶼中學,只要是校內住在其他村落的學生,一律得乖乖住校按表操課,五點半準時開飯,還能溜個小空看電視新聞,七點半全體通通有參加晚自習,十點全部都躺平就寢,一點都不馬虎。起跑點已經晚了,又該如何急起直追?學生程度還沒拉上來,倒是硬體設備迎頭趕上餐飲管理科的同學實習,廚房每人獨享一座料理台,設備隔海傲視台灣其他學校,還有實習旅館供學生練習內務。加上一九八二年台電核廢料運往蘭嶼的補償條例,每人每學期有兩萬一千塊補助,外加從小學開始學雜費全免,一切來的太容易。
核廢料影響的似乎不只是學生的身體健康,學生正開始學著跟金錢慾望和平共存,新的挑戰又來了,蘭嶼中學校舍舉目望去都是傳統地下屋的斜屋頂,牆上處處有傳統圖騰,一切懷舊。耳邊卻是摩登東洋流行歌曲正熱情放送,新舊衝突卻不時突兀在新生活中上演,因為海風和海水拍打,蘭嶼擁有奇形怪狀的岩石美景,但金錢慾望的侵蝕會讓未來的蘭嶼變成甚麼模樣?蘭嶼孩子沒辦法一輩子在溫室裡面長大,只是現實教育出的孩子,面對風雨,還能不能像野百合一樣挺直腰桿,迎風綻放。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