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以下兒童除罪化? 學者:錯誤解讀

蔡婷育 宋佾璋 報導  / 台北市

「除罪化」一詞,最近討論度居高不下,從五月底通姦罪除罪化,到各界對精神病患者犯罪,可以免除刑責的爭議不斷,最近的除罪化主角變成了兒童。網路上這則訊息流傳,說現在7到12歲的兒童,如果犯罪通通除罪化。訊息一出引發不少人擔憂,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連法律都管不了。我們實際訪問法學博士,發現除罪化觀念被錯誤解讀,最新的修法,其實是為了給犯錯的孩子,更完善的輔導措施。一起來看今天的打假特攻隊!

未滿12歲兒童通通除罪化,網友在臉書上透露心聲,認為修法後的少年事件處理法,完全不顧被害人感受。最近兒童除罪化掀起討論,媒體報導也遍地開花。但兒童犯了罪,國家卻不管,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搜尋司法院官網,發現新法施行日當天發佈的新聞稿,說明修法原因,認為兒童的偏差行為,應該是透過輔導教育,而不是司法程序矯正。我們也實際約訪台北教育大學,專精兒少權益的法學博士,他親口告訴我們,兒童除罪化根本是無稽之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務長周志宏說:「基本上這個不叫除罪化,未滿14歲是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學者解釋,《少事法》重修之後,對於7到12歲的兒童的觸法行為,不再移送少年法庭,而是必須回歸學校輔導,避免孩子被貼上刑事犯罪標籤。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務長周志宏說:「12歲到14歲之間,他其實是沒有刑事責任能力,但是我們很擔心未來他的這個發展過程,需要有一點點適當的保護措施。」

法學專家親自闢謠,這次修法是希望透過家庭學校,矯正孩童錯誤行為,況且未成年人若犯罪,監護權人還是要負起連帶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法律絕不會針對錯誤行為坐視不理。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