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 / 台北市
(德國之聲中文網) 台灣和巴拉圭的邦交屢因中國「疫苗外交」傳出危機,不過兩位專家向德國之聲表示,真正的關鍵點會落在巴拉圭政權交替時,該國整體的利益權衡。
瑞典智庫「安全與發展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Policy, ISDP) 的研究員塔克 (Julian Tucker) 去年發布了一篇探討台巴關係的報告,他在報告中提到,台灣的邦交國往往在政權轉移時,會出現考慮是否轉與中國建交的考量,所以每當邦交國經歷大選時,對台灣的外交關係來說都是關鍵時刻。
瑞典智庫「安全與發展政策研究所」塔克也認為,2023年現任總統貝尼特斯任期到後,對台巴關係來說將會是個關鍵時刻。他告訴德國之聲:「台巴關係的發展和中國的發展軌跡有很大關系。隨著中國的變化,那些希望與中國建立外交和經濟關係的國家也會做出一定程度的計算,也越來越多國家想與中國建立政治關係。台灣與巴拉圭的邦交關係也數度經歷過類似的時刻,台灣外交經嘗試做很多事情來維持這種關系,而美國也是促成兩國持續維繫邦交關係的關鍵因素之一。」
塔克指出,2019年巴拉圭國內開始出現要求重新審視與台灣邦交關係的聲浪,因為部分人士認為,維持與台灣的邦交關係讓巴拉圭錯過了與中國合作所帶來的正面經濟利益。不過,當時台灣也立即做出回應,試圖尋找一些能與巴拉圭合作的領域。
他表示:「巴拉圭總統在2019年12月到華府與前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後,雙方發布聯合聲明,表示雙方將在區域政策和安全問題上的合作,也提到美國將透過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DFC)和台灣在巴拉圭發展醫療基礎設施。後來,從這三方合作協議中便延伸出巴拉圭首都亞松森的傑羅維亞西奈山醫療中心 (the Jerovia 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
此外,今年3月美國丶台灣與巴拉圭也舉行了一場三方的視頻會議,尋求在電動車與再生能源等領域共同合作。會議期間,台灣與美國的代表討論了巴拉圭水力發電剩餘,以及三方在綠氫丶太陽能丶智能配電與儲存系統與電動車組建的潛在合作。塔克告訴德國之聲:「這場會議的其中一個討論主軸便是再生能源與水力發電,因為巴拉圭在與巴西的邊境有個很大的水力發電工程。」
巴拉圭的「台灣成本」
近期曾在學術期刊「美洲季刊」發表一篇關於台巴外交關係論文的智利天主教大學助理教授烏蒂內茲(Francisco Urdinez)也預測,雖然目前的巴拉圭政府應該還不會選擇與台灣斷交,但要是下一任總統不是來自現在的執政黨的話,他不排除巴拉圭重新考慮與台灣邦交關係的可能性。
他在該篇論文中寫道,經濟與新冠疫情讓身為台灣南美洲僅存邦交國的巴拉圭在維持與台灣邦交關係這方面,面臨越來越大的外部壓力。他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指出,對巴拉圭來說,他們目前是運用與台灣的邦交關係試圖提升國際中的地位,並從中獲得一些有形或無形的利益。烏蒂內茲說:「這些利益包括物質利益,如對政治上有利的項目的援助,包括資助外交學院和國民議會大樓。巴拉圭也通過高調的外交訪問和精英交流獲得關注。此外,巴拉圭還能因為維繫這段外交關係,得到一定程度的國際讚揚與認可。」
不過,烏蒂內茲也在「美洲季刊」的論文中,以「台灣成本」這個概念去計算了巴拉圭在過去幾十年來為了維繫與台灣的關係而失去中國可能提供的貸款或投資機會。他向德國之聲表示:「我們估計,在中國崛起的這段期間,巴拉圭失去的中國資金與投資機會大約佔該國每年國內生產毛額的1%,也就是約接近每年3億美元的損失。考量到其外交地位限制巴拉圭購買中國新冠疫苗的可能性,現在巴拉圭的『台灣成本』比之前還更大。」
烏蒂內茲指出,他估算巴拉圭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從台灣收到了不少的醫療物資跟其他方面的援助,但這仍然無法阻止巴拉圭國會在2020年出現與轉換外交關係的相關法案。他認為,雖然美國去年通過的《台北法案》當中,有明文指出國會建議美國行政部門在符合該國利益的情況下,強化與台灣有邦交關係國家的經濟丶安全及外交接觸,但是在中國持續主打金錢外交之際,北京能提供的條件對於像巴拉圭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非常的重要。
烏蒂內茲告訴德國之聲:「對於巴拉圭人民來說,新冠疫情讓他們看到了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沒有外交關係時,他們要付出的真正代價。這個問題已經被政治化,並在巴拉圭國內被大量辯論。我很難想像巴拉圭和台灣能夠進一步加強他們的關系,除非台灣提供比現在更多的援助和投資。」
台灣譴責中國「疫苗外交」
台灣外交部拉美司司長俞大㵢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也坦承,中國對台灣邦交國帶來的挑戰一直都存在,而台灣也只能不斷告訴邦交國,中國常常許下華而不實的承諾,但台灣會在能力範圍內與他們合作,做一些可以幫助他們國家發展的合作計畫。他說:「我們承諾的,我們一定做到,我們是個實在的朋友與夥伴。」
英國《金融時報》19日也發布報導稱,宏都拉斯表示可能為了取得中國新冠疫苗,轉為與中國建交。
該報導引述宏都拉斯總協調部長馬迪羅(Carlos Alberto Madero)的說法,稱雖然宏都拉斯不想斷絕長期與台灣建立的邦交關係,但現階段對該國來說,取得新冠疫苗比任何事都重要。他還稱,取得新冠疫苗的相關決策可能帶來外交政策的改變。他告訴《金融時報》:「這種情況使我們的立場十分尷尬。宏都拉斯人民目睹中國協助其邦交國,我們也捫心自問為何我們的邦交國沒有幫助我們。」
該報導也稱,美國預計優先將大批新冠疫苗發送到拉丁美洲,希望能藉此與中國在拉美透過疫苗外交鬆動台灣友邦的作法抗衡。一名資深美國官員向《金融時報》證實,拉美將是美國疫苗援助的優先目標地區。
事實上,4月便傳出中國疫苗廠商意圖以與台灣斷交作為巴拉圭能取得中國制新冠疫苗的條件。不過,相關消息迅速遭巴拉圭總統與外交部駁斥,批評中國的相關做法毫無正當性,也有損巴拉圭的主權。
巴拉圭總統貝尼特斯 (Mario Abdo Benitez) 4月20日表示,巴拉圭不會接受任何形式的勒索或透過外交條件來換取新冠疫苗。他在公開聲明中重申:「巴拉圭願意與任何國家購買新冠疫苗,我們不打算接受任何形式的疫苗採購訛詐。我們要求並願意在不附加任何外交條件的情況下,與中國的工廠進行直接交易。」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告訴德國之聲,宏都拉斯外交部已向台灣政府澄清,並重申台宏兩國邦交穩固友好,而對於中國仍企圖以疫苗作為逼迫有急迫需求的國家進行政治及外交條件利益的交換,台灣外交部予以強烈譴責。她表示:「外交部樂見宏國政府剛剛宣布與輝瑞(Pfizer)藥廠簽署合約採購440萬劑疫苗,我方相信將有助於緩解宏國當前面臨的公衛危機處境。」
台灣外交部拉美司司長俞大㵢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他認為在巴拉圭面臨新冠疫苗短缺時,出現要求重新審視與台灣邦交關係的聲音,應該是刻意製造出來的,也是有針對性的。他說:「中國用疫苗為誘因想把台灣的邦交國拐走,凸顯中國運用別國脆弱的一面去做這種事,我覺得這是非常不人道且惡劣的行為。」
針對台灣的指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5月1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在疫苗上的合作「坦坦蕩蕩」,得到了包括中美洲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普遍歡迎」。此前,華春瑩也曾在3月反批台灣在巴拉圭的疫苗事件上,在背後做了一些小動作。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William Yang
新聞來源:德國之聲
讀者迴響